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金记者扶贫日记】北坡村有一位“胶鞋书记” 四双胶鞋踏出脱贫路

2017年05月15日 17: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时间:2017年5月14日

  地点: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

  庞启渊是城口县委办公室派驻北坡村的第一书记,扎进村一干就是将近两个年头。北坡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居民分散,胶鞋成了日常工作的标配。累计起来,庞启渊已穿着胶鞋徒步约千余公里,群众给他送上“胶鞋书记”的称呼,把这个外来的驻村干部当做了“自己人”。

图为庞启渊向农户介绍产业政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力水/摄

  庞启渊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这既是摸底所需,也是进入工作状态的必由之路。北坡村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必须步行才能到达,要去最远的人家,往返有时要花费一天时间。

  “我到沿河乡不久,沿中公路断道施工,北坡村成了‘交通基本靠走’的代表。我先是买了一双解放胶鞋,没有换洗的,又买了双作训胶鞋。为解决下雨天走路,我买了双水靴。到了冬天,我买了加棉保暖的作训胶鞋鞋。” 庞启渊说。

  凭着这四双胶鞋,庞启渊跑完了全村31平方公里8个社的所有贫困户,摸清了实际情况。“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却实在没有想到还有如此严重的贫困状况。” 庞启渊感叹道。 

图为庞启渊的“工作笔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力水/摄

  北坡村共有8个社。6个在山上,其中4、5、6、7、8社没有通公路,100公斤物资的骡马运输费至少要60元以上。山下2个社通了公路,却是泥结石道路,危险,难走。全村82户贫困户,其中包括42名二、三期矽肺病人,10多名35岁以上的单身汉。房屋基本还是木结构,空心化问题严重。除了笋竹,还缺乏有效增收的产业。

  根据入户了解的这些情况,庞启渊引导贫困户制定可行的产业发展计划,并针对道路交通、住房等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

图为庞启渊向杨秀忠了解生产情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力水/摄

  如今,北坡村的面貌正在发生改变。全村笋竹种植规模已达5000亩左右,山地鸡、生猪、山羊等产业已具雏形,花菇种植产业正在引进,20多户人家即将搬入集中移民安置点,经由庞启渊申报的老柏树乡村公路也开工修建。

  “只要村民们能脱贫致富,让我付出再多都值得。” 庞启渊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力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