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甘肃临夏马巴村精准脱贫纪实:“精准”激活一盘棋(图)

2017年04月12日 0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马巴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户一人一技能劳务技能培训,以此实现稳定脱贫。黎元军摄

  ? 马巴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等问题。图为焕然一新的马巴村。黎元军摄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重点扶贫地区,也是甘肃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而上湾乡马巴村曾是临夏州康乐县最贫困的村之一。这几年的精准扶贫,让这个村子满盘皆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马巴村12个合作社、303户群众中有贫困户130户、贫困人口574人,贫困率42%;2016年,全村120户、532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由2570元提高到3780元。

  精准识别,一碗水端平

  步入马巴村,只见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新修的文化广场上设施齐全,孩子们正在嬉闹,村民们跳着广场舞,一派祥和景象。“若不是精准扶贫,我们村再过10年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指着村务公开栏里一张张村容村貌的新旧对比照片,马巴村党支部书记苏育民说。

  摸清穷底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自2013年精准扶贫战役在康乐县全面打响以来,马巴村就把准确识别扶贫对象看作是决定扶贫成败的关键,在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上,下了大力气。

  “我们在严格按照省州‘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开’原则进行识别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精准识别中,许多党员主动让出名额,为群众树立了榜样。”上湾乡党委书记白少云说,2013年12月,马巴村4社的入户干部和村民代表在确定精准扶贫户名单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念到村民苏孝贤时,村民代表苏广明当即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村民韩新才家庭情况和苏孝贤相似,但韩新才还供养着一个大学生,家庭状况更困难,选韩新才更合适。

  大家都认为苏广明说得在理。这时,韩新才却主动站出来,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况且又有一门手艺,一再坚持把苏孝贤纳入精准扶贫户名单。

  在贫困户识别上,马巴村的做法是:先由贫困农户提出申请,再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包村乡干部核实农户收支状况,入户查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然后比收入、比住房、比财产状况,社初评、村两委审核、村民代表决议后,在村上进行张榜公示;公示5个工作日后,上报乡政府审核;乡政府批复后,在村上进行二次公示,最终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此基础上,为把贫困对象定得更准,马巴村先后开展了两次“回头看”,重点对建档立卡户有无财政供养人员、有无经商办企业、有无私家车、有无购买商品房等情况逐项进行清查和复查。

  “确定贫困对象,乡上、村上的干部们一碗水端得平着呢!”村民们都说。

  按方抓药,群众说了算

  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马巴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如何让一个底子薄的穷山村彻底甩掉“穷帽子”?

  在精准扶贫入户调查过程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找“病因”,对91户缺资金、19户缺技术、7户缺劳力、13户因病致贫户,分门别类开出了“药方”。

  “朱小龙,全家5口人,耕地6.7亩;主要致贫原因:缺资金。发展意愿:畜牧养殖。”这是记者在马巴村12社精准扶贫户朱小龙家的《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贫困农户三本账》上看到的内容。

  朱小龙以前是一位养殖能手,后来因家中贫困,他不得已卖掉了自己养的牛。自从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后,针对他的发展意愿,县上在2015年给他补助资金1万元,帮他修建了新的牛棚,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万元,凭借这笔贷款,他买了两头西门达尔牛犊。“这两头牛犊被我照顾得相当好,估计今年8月份就能再生两头牛犊,一头能卖5000块!”朱小龙告诉记者。

  谈起3年前的生活,8社精准扶贫户苏瑞宗皱紧了眉头。他家3口人的生活全靠10亩山地过活,一年下来,也就刚够维持生活,再加上供两个孩子读书,这个47岁的男人真快要被生活压垮了。

  苏瑞宗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后,帮扶干部为他量身定制了瓦工技能培训,勤奋好学的他一个月就顺利拿到瓦工技能培训合格证。外出打工半年,他就挣到了2.4万元。回到家后,他又把村里的闲散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小工程队,田间地头的“泥腿子”变成了包工头:“要是没有精准扶贫,我这一辈子就这么苦到头了!”

  这样的例子在马巴村举不胜举。“让群众说了算、按群众意愿办。”马巴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把中央、省州的政策举措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全省精准扶贫“1+17”意见方案,针对不同贫困农户和人员,采取百姓“点菜”、政府“端菜”的方式,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逐一跟踪进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大病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对缺技术的贫困户,加强挖掘机技能、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缺发展资金的130户贫困户,审核发放免抵押、免担保、3年期、全贴息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20万元,贫困户新修养殖暖棚65座,全村大牲畜存栏96头(匹),羊存栏910只,猪存栏280头。同时,投入73.2万元资金对61户贫困群众的住房进行一次性改造,投入资金49万元对无自建能力的14户贫困群众由企业帮建。做到了政策落实和帮扶措施的无缝对接,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和家庭成员具体状况的无缝对接。

  夯实基础,旧貌换新颜

  “两年前,我们村绝大多数群众住的都是破旧不堪的土房子,有的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苏育民介绍,随着这两年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全村98%的群众新建了住房,37户群众盖起了二层楼房,实现了整村稳定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00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80元。

  曾经,制约马巴村发展最大的“硬伤”是基础设施落后,行路、住房、饮水等困难突出。对此,村里将改善基础设施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近年来,共投入32万元修建便民桥4座,投入49万元硬化村社道路3.5公里,投入20万元对2公里通社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和铺沙,全村通社道路全部贯通,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入户巷道2.7万平方米,将致富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共投入10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幼儿园和村小学各一所,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投入50万元修建村文化广场一个,配备健身器材10套,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群众从麻山峡挖通自来水,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马巴村按照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环境改善等类型,一社一规划、一户一设计,高质量、精细化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高起点谋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注重保护农村生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依村就势,因户施策,充分利用废旧瓦片、河道石头、枯干树枝精细打造。

  产业支撑,户户富起来

  9社精准扶贫户姚风成家中有6口人,8亩山地。家中老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两个孩子还在读书。“老的老,小的小,谁都不愿过穷日子,看到别人家种当归挣了不少钱,我也想种,可一亩当归的本钱就得2000多元,种不起!”姚风成说。

  2010年,村里61户群众入股成立了临夏州首家股份制园林企业——康乐县健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大洼山栽植云杉、速生柳、祁连圆柏等各类苗木2100亩、54万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是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关门倒闭。2013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康乐县针对马巴村属二阴地区,适宜发展经济林这一实际,注资50万元,发动群众入股10多万元,成立了马巴村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以村民互助的形式解决富民产业发展资金困难。2015年,村里又先后成立了当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原树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吸纳社员150户和130户。

  姚风成凭借4万元精准扶贫贷款,试种了6亩当归,当年就实现纯收入2.4万元。2016年,他又流转了10亩地,全部种上了当归,当年收益6万多元。本是贫困户的他,一跃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今年市场好,我准备再流转10亩地!”

  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总开关”,没有产业支撑,增收工作是不可能持续的。“现在我们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将抢抓县上旅游扶贫大通道建设的机遇,依托大洼山和马巴水库独特的资源优势,修建集休闲、旅游、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4家农家乐,助推全村经济发展。”苏育民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马 龙)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