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扶贫干部马希丰 甘为扶贫解困“小草”

2017年04月10日 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马希丰(左)在同心县下马关镇向农户了解脱贫攻坚情况。(资料图片)

  “我认为自己符合低保补助政策,怎么村干部说不够?”“我家房子漏了,能找哪个部门帮助修呢?”……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最干旱的同心县,“同心网”的“网上论坛”上有个“移民日志”栏目,专门回答当地贫困群众各种问题。

  自称“一棵小草”的发帖人名气也越来越大,他是56岁的马希丰,在宁夏同心县扶贫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坚持每天发帖并回答网友的问题,累计写了1000多万字。最诚挚的付出,得到了最厚重的肯定:2015年,马希丰成为6名“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获得者之一。

  干旱带上传笑声

  “你是问马主任吗?认识认识。这几年俺家日子好了,他来的次数不多了,前些年一周能见两面。”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安移民村马学英大声说道,“多亏搬到山下,俺家原先住在山沟沟里,那日子过得甭提多穷了,一年下来人均纯收入也就1000多元。”说到现在家里过上了有车有房的日子,马学英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来自宁夏干旱带上的笑声。

  同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9.85万人,贫困人口就有11万人。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群众脱贫离不开生态移民工程,这副担子谁来担?县委、县政府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人。2008年4月份,马希丰走马上任为县委办副主任、移民办主任。

  偌大的移民工程,千头万绪。万事开头难,科学规划是关键。马希丰翻山越岭走遍该县村村镇镇,为解决干旱带生态保护和群众致富提出了可行的思路。

  他视移民工程质量为生命。“我们绝不能让移民群众从危房中搬出,再住进危房!”每次下工地,他都要带着一把钢卷尺和一个小锤子,随时测量尺寸,敲打混凝土部件。50多岁的他常常爬到房顶查看建设质量。“这间房建得不合格,推倒重建!”工地上经常有人听见马希丰大声喊。

  他就是那根“针”

  生态移民事关千家万户利益,有人认为这是个有项目、有资金的“肥缺”,却被马希丰干成了“苦差事”。“如果认为扶贫办主任是个官职那就错了,千根线、一根针,我就是那根‘针’。”马希丰经常这样说。

  “马主任,你快来吧,我被村民围起来了。”一天上午,马希丰接到南安镇副镇长的求救电话,原来是南安村部分群众认为干部评比低保不公平。几十里路赶过去,面对100多名情绪激动的村民,马希丰拿起话筒:“乡亲们,谁贫困不贫困不是干部说了算,是你们自己说了算。”这第一句话出口,便赢得在场村民的热烈掌声。

  接着,马希丰用半个多小时耐心讲解建档立卡的政策、标准、程序等,然后说:“大家不要眼睛总盯着那点扶贫补贴,今年县里对设施农业、现代农业新品种扶持力度更大。不要总往钱看,要往前看才是正道。”就这样,一场可能的风波,在马希丰的即兴“讲演”和村民们的笑声、掌声中结束。

  当干部首先要过“金钱关”。几年来,马希丰脸晒得黑黑的,身子跑得瘦瘦的。他经常跟干部职工说:“个人的钱可以花在公事上,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装在自己口袋里。”这些年,他顾不上照顾家人,由于长年疲劳自己还患上了多种疾病。

  “我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为了让十几万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我愿付出;今天看到山绿了,人富了,我这棵’小草’就心满意足了。”马希丰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