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黄光苗:杜绝“数字脱贫” 务实推行精准扶贫

2017年03月02日 14: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3月2日讯(记者 周琳)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黄光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今年他带来的提案关于精准扶贫相关内容。黄光苗委员了解到,目前,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分布在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中。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为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在此基础上,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就。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洲集团、深圳中洲集团董事长黄光苗 (中国经济网记者周琳 摄)

  但也看到,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因为地理环境等客观原因,造成了贫困人群发布在地理偏远、条件复杂的区域,扶贫难度大;二是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较多,国家卫计委通过对775万户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开展核实核准工作,共发现其中患病的贫困户553万户,患病贫困人口734万人,救治任务繁重;三是有些扶贫干部缺乏扶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对贫困人口的精神与感情准备;四是少数地方、少数干部还存在“数字脱贫”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值得引起注意。

  黄光苗委员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以人民为中心的民心工程,来不得半点水分。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建立地方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度,省市县逐级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在地方实现台账制度,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在精准扶贫的全过程中,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

  二是探索精准脱贫、精准脱贫工作痕迹化管理模式。形成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的机制,按照扶贫资料档案化、精细化、程序化的思路,建立精准扶贫痕迹“全程纪实”制度,防止“数字脱贫”现象。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助推脱贫。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困户参与蔬菜种植,让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平时还可在合作社打工来增加收入,以产业发展需要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来协调政策及项目。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壮大区域经济,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持续保障贫困地区的发展,构建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根据片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来协调脱贫政策和扶贫项目。

  四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价为脱贫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全面安排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

  五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成功案例,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氛围,传递有效经验,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和NGO的作用,呼吁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愿意参与群众通过“攀穷亲”、“一户帮一户”等方式,参与到这项国家战略中来。

  代表委员小资料:

  黄光苗,广东汕头人,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潮汕商会名誉会长,香港中洲集团、深圳中洲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