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江西井冈山脱贫攻坚纪实:让老区群众生活更美好

2017年02月27日 10:0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赖永峰 刘 兴 魏永刚

  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大力推进产业+,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的产业收入。图为农户在蔬菜基地采摘蔬菜。本报记者 刘 兴摄

  井冈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9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这里起步;今天,井冈山率先摘掉国家重点贫困县的帽子。脱贫攻坚是新时代井冈山人民向着贫困宣战的冲锋。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江西省政府批准,2月26日,江西省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截至2016年年底,井冈山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6%,是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攻坚之难,难在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在井冈山采访,每到一地,我们都先找最困难的群众。

  鹅岭乡塘南还是贫困村。在村头,我们走进五保户老人龙群芳家。老人已经72岁,正和邻居坐在整洁明亮的新居客厅聊天。“房子是政府帮扶着修盖起来的。”他说,自己出了3万元,国家补助2.4万元。井冈山实行拆旧建新、移民搬迁、除险加固、政府代建4种方式,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他们统筹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补助“两红”子女(红军烈属和红军后代)、贫困户和五保户等不同对象。在原有补助标准基础上,还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帮扶资金。去年以来,井冈山投入安居扶贫资金近8000万元,解决了6708户群众的住房难题。

  因病因残致贫,在贫困户中占比很大。记者走访了6个乡镇16个村庄,访问了32户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的有18户。井冈山市提出,要把特别贫困的群众“保起来”。他们在落实国家普惠性社会保障政策基础上,由市本级财政掏钱,叠加实施相应的差异性保障政策,扩大覆盖面,提高扶持标准,确保这部分群众收入年年有增加。

  在古城镇沃壤村,我们来到了贫困户张德林家。张德林和妻子都是天生残疾,生产生活能力差。全家四口人,两个儿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今年,他们最高兴的是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在村委会关心下,张德林和妻子被安排在了村组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里的卫生打扫。夫妻两人每月有1800元收入。井冈山全市开发出857个村组公益岗位,还整合生态保护扶贫涉林岗位470个,都用来帮助贫困户就业。古城镇党委有关同志还帮助张德林在附近的家具厂找了一份涂油漆的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

  茅坪乡坝上村肖富民家在村口不远处,家里因为31岁的女儿生病成了贫困户。他家女儿3年前患上尿毒症,每周都得透析两次。一年下来,医药费用两万多元。井冈山脱贫攻坚中有一项措施是健康扶贫工程,全市构建起新农合、大病医保和疾病应急救助“三道防线”。具体到肖富民家,两万多元医药费,需要自己支付的不到8000元。因为要到镇卫生院透析,他们来往车费开支和在镇里住宿等,加起来得一万多元。“愁的倒不是钱。”女主人赖莆秀说,他们参加村里的“农家乐”,接待“红军一日”活动的游客,2016年收入超过16000元。

  井冈山对扶贫对象精准施策,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住不了”的“建起来”。井冈山靠织密制度的网来兑现“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承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600元,增长到4500元以上。

  把贫困户带起来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专业合作社就像这“根”上的藤,紧紧地把贫困户连接在产业链条上。井冈山市新增产业扶贫合作社209个,实现了贫困户入社率100%。

  井冈山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和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他们在脱贫攻坚中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一定规模的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户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

  井冈山根据贫困程度,把特别贫困的列为红卡户,一般贫困的列为蓝卡户。市里给予每一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红卡户一万元,蓝卡户五千元。这笔资金不是直接发给农户。红卡户的资金注入九银村镇银行,确保年收益不低于股本金的15%,即每个红卡户每年固定增加收入1500元;蓝卡户的产业帮扶资金,如果自身没有能力发展产业,而是以入股形式投入合作社,确保贫困户每年有12%到15%的股金分红,这样一来,每年增加收入750元左右。

  以种养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一种有效方式。对那些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贫困户,政府帮助他们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致富能手发展多种农业产业,带着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井冈山的农业合作社入股贫困户范围,正在突破村组甚至乡镇行政区划限制。红军烈士后代陈玉高回乡创业,建立起一个黄桃合作社,入股贫困户涉及茅坪、大陇、葛田等乡镇。东上乡曲江村的张正明,领办合作社吸收了曲江村和周边的桥头、莆陇、虎爪坪4个村的83户蓝卡户入股。葛田乡党委书记曾为民提出,合作社的产业规模要与领办人的经营能力,与当地产业基础,与市场销售情况相适合。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农场以土地100亩左右比较合适,一个种植毛竹的合作社,土地可以在千亩以上,而茶叶合作社则200亩左右比较适合人工采摘。

  有了产业发展帮扶资金支持,农业合作社也激发起一些贫困户创业的信心。新城镇金源村贫困户尹祥生,眼下正信心十足地领办一个养鸭合作社。产业发展帮扶政策给了他一个机会。尹祥生联合村里5个贫困户,再加上帮扶单位的产业扶持资金,成立养鸭合作社,养了2000多只鸭子。去年半年就给贫困户每户分红1200元。他说,“过去成立合作社,自己没有钱,村里人也不相信我。现在,有了资金支持,我信心足了,大家也对我有了信心”。

  农村种养合作社最缺的是领办人和种养技术。井冈山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和指导,已经扶持带动了43名贫困对象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

  “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

  “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让老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说精准扶贫到户是带着最困难群众奔小康,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把农村建设得更新更美,让每一个老区群众的生活都更好。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坚持基础先行,推进村庄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村建设有一项指标是水泥路入户,老百姓把这项措施叫做“入户公路”。东上乡瑶前村凹下村民组的肖美秀家是非贫困户,院子门口一段小土坡路连接到入村主路上。去年,这段土坡被硬化成了水泥路。“这是村里入户公路帮忙修的,”她说,“扶贫政策好。我们不是贫困户,也沾了扶贫政策的光。”

  井冈山市重点实施了44个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工程,提出让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全市累计改水改厕1.2万多户,改路185公里。他们着力解决重度贫困村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25户以上自然村通村组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移动通信网络、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共享平台全覆盖,优先支持、重点加快25户以下自然村通村组公路建设。每个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都同步跟进,实现了贫困村卫生室、文化室、党建室全覆盖。

  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提出打响“两个消灭战”,实现“旧房换新房、荒地变良田”。全市投入6000万元开展“消灭撂荒土地、发展致富产业,消灭危旧土坯房、建设美丽乡村”专项行动。

  井冈山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探索机制创新,确保不返贫,让老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吉安市和井冈山两级发动,抽调干部进村帮扶,实现了贫困村点全覆盖。井冈山市还把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移民安置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中。全市306个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4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