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四川精准扶贫行动 > 综合 > 正文

四川丹棱:让“不毛之地”变“金山” 7座山头的“变身记”

2021年07月12日 12: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红岩山的李子是我见过种得最好的蜂糖李,随手摘一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达14.1%,甜度巴适!”近日,来自成都的华先生正带着家人,来到丹棱县张场镇河湾村陈勃文夫妻俩种植的李子园内,一边体验采摘乐趣一边品尝李子。
  陈勃文夫妻俩是如何种出高品质的李子?为何能在李子盛行的丹棱占得一席之地?据陈勃文介绍,眼下这片160余亩共7座山头的土地,曾是被全村人称为“不毛之地”的地方,前后经过多次转手,最终于2014年才到父亲陈志平手里。
    
  陈勃文(右)和妻子李智正在查看果园里的李子
  让7座山头重焕生机
  “当年父亲便将这7个山头全部种上当时最流行的核桃,结果因缺乏技术而失败。” 陈勃文说,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之时,一心教书的他看着父亲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定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抽出时间,为父亲出谋划策。
  首先,他建议父亲投资改善基础设施,修起了连接7座山头的机耕道及生产道路,共计2000余米,同时,安装并连通了山头管理房的农用电,修建了12个蓄水总量达500余方的蓄水池,极大地方便了生产。紧接着陈勃文又建议父亲,联系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咨询,请教该县高级农艺师袁兴亮、陈天礼老师关于农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寻找突破口。
  解决了基础设施难题,种植才会变得简单。最终,在专家们的建议下,父亲于2015年9月,经过工商注册,成立了丹棱县红岩山家庭农场,并开始李子种植。经过努力,2016年,父亲在7座山头种植了160余亩的李子,主要品种有五月脆、蜂糖李、半边红、脆红李等,至此,这片“不毛之地”才真正走上了正轨。
  “虽然我不懂农业,但我想李树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陈勃文说,由于年轻,头脑灵活,吸收知识快,他就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主动向李子种植能手学习、向农业农村局、镇农业服务站技术员请教,还在电脑上查阅资料。陈勃文希望通过高质量种植技术,让这7座山头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陈勃文家种植的李子挂满枝头
  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要让李子树处在一个十分舒适的环境中,树才能更好地生长,更好地开花结果。以种植蜂糖李为例,蜂糖李着座率低,为了寻求解决方案,陈勃文想尽了千方百计,从李子的健身栽培,培养树势着手,先后尝试不同品种的李树混栽、人工授粉、用矿泉水瓶子插花、放蜂等措施,最终让蜂糖李不仅座果率大大提高,而且品质大大提升。如今,栽下才几年的树子平均每株能产20公斤以上。
  “从接手至今,租金加上改善基础设施投入达250多万元。” 陈勃文说,直到2018年才开始有所回报,当年收入28万元,2019年收入36万元,2020年收入48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超过60万元,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现在果树上的李子基本被预定完了,根本不愁销路。
  不仅陈勃文家通过种植李子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家还雇佣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当地的村民务工,平均一天收入80-100元,采果季节,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多人。与此同时,许多当地村民也前来向他家请教李子的栽培技术,纷纷都卖上了高价钱。
  下一步,李子园将严格按有机标准进行生产,开发立体农业,套种魔芋,适当开发养殖业,走种养循环之路,同时,实行商超对接,开展定制农业,带动周边更多种植李子,形成规模,扩大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文/图 王琴 刘敬宗)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