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 最新报道 > 正文

西宁: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心共圆小康梦

2019年07月02日 09:42   来源:青海日报   

  本报记者 林玟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目标,更是庄严承诺。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西宁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三年来,西宁市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减贫标准,坚持精准、强化协同、注重质量、狠抓落实,全面实现了330个贫困村退出、净脱贫6433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2%下降到去年底的0.1%,3个贫困县顺利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作为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西宁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用智慧和胆量,为贫困群众撑起了告别昨天奔小康的希望。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大幅提升,“造血”式扶贫效应日益显现。

  顶层设计强保障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经济、民生,更是政治、大局。”在西宁市扶贫工作会上,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靠前指挥,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坚决夺取全市脱贫攻坚战彻底性胜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西宁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市上下主动担当,紧盯目标,驰而不息,勠力攻坚,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45次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37名市级领导联点44个乡镇,市县两级169名县级干部联点371个贫困村、后进村和维稳重点村;研究制定了“1+8+12”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主要领导始终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层层压实责任,压茬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包县督战,带头联点,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三年来,西宁市级领导竭尽全力解决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成立工作督查组,重点对扶贫政策落实、项目推进、扶贫资金使用、驻村干部履职情况,国家级省级检查、督查、考核、审计、暗访等反馈问题整改等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扣紧压实县级一线指挥部责任、行业部门的“作战单元”责任、乡镇党委政府的前沿指挥所责任、村“两委”的战斗堡垒责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战斗队”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增强动力,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扶贫、全市上下齐攻坚”的生动局面。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把脱贫攻坚打赢打好,聚焦脱贫攻坚难点重点,西宁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推动脱贫攻坚更加有效开展。

  稳定增收闯新路

  行走在采访的路上,眼前满是绿意浓浓,鲜花烂漫,令人神清气爽。

  “你瞧,这一片就是我们的苗圃,这可是我们的‘绿色银行’。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指着眼前成片的苗圃,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贫困户严国仓一脸幸福。

  在前沟村生活了大半辈子,60岁的严国仓越发觉得:赶上了好时候,好事情也越来越多:2016年起,身为林业生态管护员的严国仓平生第一次体会感到了按月领工资的欣喜,每个月近千元的收入,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一改窘迫。2017年,他通过国际农发基金六盘山片区扶贫湟源县苗木繁育项目分得苗圃0.264公顷。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严国仓家仅苗圃一项增收4600元,2018年分得6000元,今年的收入还将上涨。

  与严国仓一样,这几年,在扶贫政策的温暖下,前沟村贫困群众的心头亮了起来,生活更有希望,村民靠着土地和“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饭”,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花海边麻、幸福上山庄、稻草农庄包勒村……时至今日,西宁市越来越多的贫困山村和前沟村一样,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开拓创新,焕然一新。

  这一切离不开西宁市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掌握主动、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每个贫困县不低于1500万元的扶贫产业园引导资金全覆盖;

  贫困村每村290千瓦光伏扶贫全覆盖,三县3个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每个村集体每年净收益30万元左右;

  贫困村每村50万元的互助发展资金全覆盖;

  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全覆盖;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5400元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西宁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16亿元,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西宁统筹谋划,越来越多的村庄、农户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

  补齐短板惠民生

  基础设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正处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殊且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为此,西宁市多措并举补齐贫困村短板缩小发展差距。坚持多方联动,协同作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行业扶贫专项行动,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全市贫困村4078户142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1户2618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全部喜迁新居。多渠道支持后续产业发展,彻底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15年教育资助政策惠及所有贫困家庭,全市控辍保学率达到99%,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组建全国首个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精准扶贫“健康保”“幸福西宁·健康药箱”和13种慢性病贫困患者免费日常用药项目;

  4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全市乡镇大电网、行政村道路硬化、有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今天,一幢幢新居、一盏盏路灯、一个个广场、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一股股清澈香甜的自来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脱贫攻坚让所有的贫困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广大贫困群众赚了票子,换了脑子,振奋了精神,对人生对家庭有了更美好的向往。

  实干是最醒目的引领,落实是最有力的托举。全市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和330名驻村第一书记、661名驻村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凝聚起众志成城同心干的奋斗热情,让幸福西宁的幸福味道飘散到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山村。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