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李艳红
“‘阳原驴’特性优良,有‘一高一低’的优势,‘一高’是经济价值高,‘一低’是饲养成本低。”日前,在全国第六届驴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张家口特色牧业(阳原驴)发展研讨会上,阳原县委书记孙海东如是推介。
近年来,阳原县深入挖掘传统的养驴产业,积极谋划产业布局,把驴产业作为壮大特色农牧业的重要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驴产业发展。目前,全县驴存栏数、出栏数和全产业链饲养规模、集约化经营水平均居河北省首位,产业链由单一产肉向产肉、产皮、产奶等多元化利用拓展,打造出了全产业链、多业态的特色养驴产业。
挖掘传统养殖优势,打造特色养驴产业
阳原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西南部。据查,养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汉时期,上世纪60年代还被国家确定为军骡繁殖基地,是冀西北、晋西、蒙东一带的肉驴主产地,有着深厚的驴养殖业的传统和群众基础。
“‘阳原驴’易饲养、疾病少、适应力强,养驴所需饲草料、水资源和人工仅相当于养牛的三分之一。”阳原旺地牧业总经理李建斌介绍,不仅这些,“驴浑身都是宝,驴肉营养美味,驴皮可制阿胶,驴骨能入药,驴奶营养价值高。而且,‘阳原驴’净肉率可达42.5%,高蛋白、低脂肪。”凭借优良的品种特性,“阳原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了甘肃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原把驴产业作为立足脱贫攻坚、放眼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来培育,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稳定增收”的目标,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全面开发”的思路,出台了驴产业发展总体框架指南、实施细则、养殖保险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并加强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品牌营销和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驴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据统计,2017年以来,阳原累计投资3.71亿元,引进培育了桑阳牧业和农华牧业两个万头以上的龙头企业,建成了沙达旺牧业、金佑牧业、星泰牧业等6个5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肉驴存栏量达到2.6万余头。
推进融合发展,丰富产业形态
“目前,我们的驴奶加工厂已开工建设,并完成了鲜驴乳、驴酸乳、冻干驴乳粉等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设计,未来要打造一个全新的驴奶高端品牌。”日前,在驴产业发展大会上,阳原驴产业的龙头企业桑阳牧业的董事长赵飞介绍,公司围绕驴产业做足文章,不断拓展产业链,丰富产业形态。
目前,经过科学选育,“阳原驴”的产奶量提高了50%,平均每头驴日产奶可达1.5公斤。近年来,在驴产业发展过程中,阳原当地政府意识到仅依靠肉驴养殖,产业形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开始着力推进驴产品加工和研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阳原驴产业在与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合作发展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屠宰加工厂、驴奶加工厂、驴骨和驴皮副产品加工厂,同步开发驴肉、驴肠等特色速食食品。同时,围绕驴产业打造出驴文化特色游项目,启动了驴文化体验园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农事耕种、打场运送、拉磨加工等多个文化展区。未来,该县还将进一步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全国驴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阳原在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强化科技支撑,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张家口驴产业研究院,建成了“阳原驴”保种中心、良种繁育中心,引进了全国24个地方驴品种,实施了“阳原驴”种质资源保护和乳肉兼用新品系及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
实施农企合作,助力脱贫奔小康
眼看着天气转冷,这两天,阳原县高墙乡青圪塔村村民赵亭忙着给家里的几头驴储备青贮饲料。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每年都要养三五头驴,一头驴一年出栏,除去饲料的费用,一头纯挣3000多块钱,单养驴算下来,一年挣个一万多块钱没啥问题,关键是田里的农活啥都不耽误。”
阳原县驴产业办公室负责人路长青介绍,阳原的农民普遍掌握养驴技术,人人都是养驴好手。阳原县至少有3万户农民具备养驴条件,农户可利用自家的闲房闲院、自家劳动力、自家承包地,每户养殖3至5头驴就可以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的目标。据统计,近年来,在政府对驴养殖产业的不断推动下,农户散养数量在逐年增加,目前散养的存栏量占总存栏量一半左右,有1.3万多头。
同时,阳原还积极引导驴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带动脱贫的有力抓手,从2017年以来,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先后以“农户的驴公司养,集中托养分股金”“集体建厂(场)企业租,资产收益领分红金”“公司的驴农户养,分散领养赚酬金”等多种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亿多元,撬动社会投资3.71亿元,建设规模化养殖场8个,家庭农场56个,带动贫困村102个,贫困户1.38万户,户均年增730元。阳原的驴产业已成为助力脱贫奔小康、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撑。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