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乡村振兴看河南 > 最新报道 > 正文

河南新乡县:阔步迈向国内全域制种第一县

2022年06月27日 1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夏至时节,河南新乡县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刚刚结束的夏收中,当地19.4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其中麦种繁育田14万亩,占比70%,麦种总产量1.4亿斤,产值2.3亿元。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今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谋划“一核三区”,新乡县作为“西区”中的重要区域,底气十足地立下了“国内全域制种第一县”的目标。   

  “种业一直是‘主业’。”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说,县域内种子企业22家,培育小麦品种70多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培育的小麦品种常年在此繁育;新乡县多年承担着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生产试验、区域试验。

  科技引领推开“制种大门”

  在新乡县,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已经存续了65年,囊括矮败小麦育种基地、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等,这个瞄准世界作物科技前沿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们的小麦育种“大本营”早已成为了新乡的一部分。从5月下旬麦浪翻滚到夏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等业界“大咖”总会云集与此。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农科院还实现了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完成了矮抗58的基因组测序;培育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新品种6000万亩。中国农科院周阳研究员的轮选系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的“伟隆16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研究员的郑麦系列、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张建伟研究员的“郑品麦22”、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的百农系列……常年在新乡县繁育生产。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大前身)与新乡县联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开班,累计10万多人成为中国农科院的“学生”。在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新乡县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土专家”和农民“科学家”,新乡县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科技含量节节攀升,小麦平均亩产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400斤左右增加到了如今的1025斤。

  政府倾心撬动“种业富矿”

  “筑巢才能引凤,优秀的育种环境,能让更多科技成果‘留恋’、诞生于新乡县。”在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祁磊眼里,中国农科院及众多科研院所、高校都是新乡县倾心对待的亲密伙伴。

  2009年,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开始扩建,4500亩育种试验地的流转问题、地面附着物清理等,新乡县全部包揽,投入近5000万元,成立正处级的管理委员会,全方位服务专家,保护科研成果。为加快标准化制种基地建设,新乡县还投资开发田物联网智能中控系统、种子田标准化栽培试验基地、智能化农机装备,并从2011年开始,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县建设覆盖率已高达99%。

  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也纷纷落户……院地合作还在延续。

  民间发力 全域制种底气十足

  近年来,强大的民间育种力量在新乡县突飞猛进,如今涌现出了22家民营种业企业、20余名“农民育种家”。全域制种,新乡县有了“上接天”的科研优势与“下接地”的民间基础。

  乘着“中原农谷”的东风,当前新乡县又列出了发展台账:明确方向,加强对种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优化布局,培育有影响力的种业航母;注重转化,杜绝科研与生产“两张皮”。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位于河南北隅的新乡县阔步迈向国内全域制种第一县,底气十足。(杨磊)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