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迎香:几经苦寒迎香来

贵州黔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山村叫麻怀村。一条翻山小径,是麻怀村祖祖辈辈出山的必经之路。麻怀村人要出趟门,只能翻山越岭,花上三个钟头,很多人放牛放马一不小心就摔下山崖丢了性命。邓迎香决心挖出一条可以通汽车的隧道,当她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人支持,邓迎香就一个人凿山洞,最终村民被感动……   详细>>

“庄主”闻彬军

讲台上,穿着简单、皮肤黝黑的闻彬军在娓娓而谈,台下数百名观众不时报以赞同的微笑和掌声。闻彬军被称为“神峰山庄庄主”,出生在湖北英山县农村。2012年,他在北京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带着对贫困的思考,踏上回乡创业的路途,开启了“庄主之路”。然而,庄主不是好当的……  详细>>

潘健章的“双培”扶贫路

一个普通的鞋老板,如何从经商到扶贫,走出了一条特色扶贫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这个全国扶贫最高荣誉?鞋老板叫潘健章,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人,九十年代经营鞋厂,二十多岁就成为“先富起来的人”。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在九江镇河清社区成立,潘健章出任基地首任主任,他开始探索“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的“双培”模式……   详细>>

李振生:敢教穷人变富人

2012年,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的带领下,蓉中村扶贫志愿者团队赴甘肃开展跨省帮扶工作,深深体会到“扶贫必先扶志”的重要性,抓住“致富带头人”这个关键,蓉中村创造性地提出了“1+11”精准扶贫培训模式。2014年10月,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蓉中村成立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详细>>

葛剑锋的善港带贫模式

他原本是一个不愁吃穿的亿万富翁。2009年那年,32岁的葛剑锋目睹江苏张家港市善港村的贫穷,决心让这里的土地 “长”出“金疙瘩”来,回到家乡出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奔走于乡间小道,扎根在田间地头。探索强村之路的过程中,葛剑锋萌生出开设“有机农场”的想法。缺资金,他四处奔走,争取到国家财政项目……  详细>>

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

刘锦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秀气,但她觉得自己像大别山的羊,昂扬,倔强。刘锦秀出生在大别山深处湖北省罗田县一个贫困的小村庄,2003年夏天,她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拎着一双塑料凉鞋趟过泥泞的水潭,像极了她小时候的样子。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她。目睹家乡的贫穷,刘锦秀决定做点什么……  详细>>

爱心使者刘启芳

本以为只会为“吉心工程”项目包装推广待两三个月的刘启芳,因为一个5岁小女孩和一颗糖的触动,就此在吉林安营扎寨,从广告公司合伙人转变为公益项目负责人。不久,刘启芳组建了“吉青·吉心工程”专业志愿者团队。下乡宣传,公开讲课,检查病区,组织义诊,能想到能做到的,刘启芳都不遗余力地去做。吉林省1000多个村,刘启芳一个个走过。她说,只有到田间地头,到农民家里,才知道他们想听什么,相信什么……  详细>>

扶贫状元陈开枝

他是一位79岁的老人,二十多年来,他已百余次深入贫困山区扶贫。那碗发酸的玉米糊,他至今记忆犹新。1996年11月28日,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来到广西百色贫困山区扶贫。他走进一个农户家里,揭开锅盖,看见一锅玉米糊上满是苍蝇。陈开枝回忆说:“我把苍蝇拨开,挑一点来吃,那都是酸的。这时候,我眼泪就流下来了。”……  详细>>

李寨村的带头人

他16岁离乡打拼,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民营企业家,54岁时辞去董事长职务返乡扶贫。李士强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李寨村人,2011年他辞职回村时,村集体经济为零,人均年收入仅2700元。在3000多名村民的期待中,他当选为李寨村党支部书记。对没有发展能力的实行低保兜底保障,对有发展能力的挖掘脱贫潜力。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村里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产业拉动、组织联动、企业带动”“村企、民企贴息补助”等扶贫措施……  详细>>

轮椅上的扶贫姑娘

杨淑亭,90后苗族姑娘,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城步县的一个小山村。20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她坠入了人生的低谷。她在医院醒来时,胸口以下已经毫无知觉。医生的诊断是胸椎爆裂、高位截瘫。杨淑亭在朋友帮助下尝试网络创业。7块7,一个小小的数字,却给了杨淑亭大大的希望。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废人,开始了轮椅上的创业之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