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春耕备耕 > 政策保障 > 正文

青海启动农资打假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打假护农保春耕

2024年03月20日 09:52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近日,青海省启动2024年农资打假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

  活动现场,设立省市县涉农单位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通过农资辨假现场咨询、宣传展示优质农资、农机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展览、科技服务推广、现场受理投诉、为群众发放优质种子等系列活动,提醒农户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农资产品。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必然要求。今年,青海将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突出整治重点,强化农资生产经营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保驾护航。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毫不松懈地把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抓在手上,责任分解到具体机构,落实到人,对在农资执法和查办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据悉,今年将重点整治农资批发市场、网络销售、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等关键环节。加强种子生产经营主体资质审查,及时清查审定品种,深入开展种子市场整顿、基地清查和入户倒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追查源头。加强农药经营管理,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和示范门店的创建,建立高毒农药从生产、经营到使用全程的可追溯体系,积极探索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引导农药经营主体。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严格落实原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产品召回及报告等制度;加强饲料经营门店监督检查,完善饲料中“瘦肉精”等禁用物质抽检制度,加强新型非法添加物质隐患的排查。在兽药方面将把违规记录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动态跟踪。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