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的“精气神”里读懂文明乡风

2025-10-31 11:31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在村民的“精气神”里读懂文明乡风

2025年10月31日 11:31   来源:农民日报   

  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备受瞩目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拉开大幕。

  本次大会邀请到了许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参会。他们中,有爱跳爱唱、多才多艺的村民,有怀揣文学梦想的农民诗人,还有多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的到来,不仅给大会带来一抹沁人心脾的泥土清香,更以自身饱满的“精气神”为乡村“代言”,成为彰显文明乡风的鲜活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读懂何为文明乡风,就要看到村民们眼中的光、心中的热,就要明白他们的“精气神”从何而来。

  “精气神”从实践中来。各地如火如荼举办的“村字号”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乡村文化产业都为村民展示风采、提升自我价值搭建平台,让村民们有条件、有机会书写生活中的“高光时刻”。据大会发布的首份《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2024年,全国农村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过220万场,“十四五”期间网络浏览量破10万次的“村字号”文体活动接近8000场。

  “精气神”也刻印在民族血脉当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绵延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不仅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和非遗技艺,使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更积淀出乡邻友好、互帮互助的乡村自治智慧,孕育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崇尚和谐、勇于创新等精神品格,成为刻在人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精气神”更离不开物质文明的逐步夯实。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传统与现代在乡村和谐共生。乡村道路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移动互联网覆盖山乡村寨,乡村书屋、村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落地乡村,越来越多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既能守护住心底乡愁,也能看见清晰的未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守护好每一位村民身上的“精气神”,让向善向上的力量在田野乡间蓬勃生长,和美乡村便有了最厚实的精神根基,乡村全面振兴也将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