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农”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疆“三农”进入了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50.01亿元、较2021年增长20.3%,年均增长6.4%;第一产业增加值2571.98亿元、较2021年增长19.2%,年均增长6.0%。
“中国碗”装了更多新疆粮
新疆粮食3年累计增产118.7亿斤,增量全国最多。同时,粮棉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持续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自治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粮食工作方针,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粮食总产量466亿斤、全国排名第13位,成为全国粮食调出量最多的产销平衡区;粮食单产524.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塞上粮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夏粮已获丰收,总产684万吨,平均单产411.5公斤/亩,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棉花优势地位更加稳固,2024年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的92.2%;皮棉平均单产首次突破150公斤/亩,达到154.9公斤/亩。同时,积极应对畜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及时出台《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稳住了畜牧业发展基本盘,2024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11.76万吨,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水产品产量19.25万吨,稳居西北地区第一。
在压实责任链条、打出政策“组合拳”、要素支撑“挖潜能”等方面,自治区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粮食工作方针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调整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每年下达粮食生产目标并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县、乡村和具体地块,形成了五级党政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一揽子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竞争性资金分配和激励机制,推动政策资金向粮油生产大县和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支撑,以合理密植为主推技术,以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为重点,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近六成,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72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近七成,80%以上的小麦、玉米种在了高标准农田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以产业、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4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较2021年增长24.7%,年均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向“五个振兴”转变,守底线、兴产业、强帮扶、促增收,多措并举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不断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效能,坚持集中排查和日常监测相结合,构筑“预警及时、排查高效、帮扶精准、风险消除稳定”的防返贫致贫防线,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截至目前,超八成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风险,其余也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户均落实帮扶措施2.35项。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1元,较2021年增加3814元,年均增加1200余元,每年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增速。
产业就业帮扶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自治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到户产业,2024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60多亿元,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渔业、庭院经济及就业创业等6个领域20项增收环节进行精准奖补,累计受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超过120万户。和田县的阿瓦尼萨·萨力身患重病,丈夫失业在家,在到户产业政策帮助下发展庭院养殖,累计享受奖补1.7万元,为家庭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治区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推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初步构建起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宏观政策方面,自治区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下大力气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2024年全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5%,较2021年增长8个百分点。
同时,自治区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累计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农业产业强镇55个、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升级。
在集群优势、加工链条、龙头主体、载体融合、品牌市场五个方面做深做实,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优化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制定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11个方面52条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一群一计划、一链一方案,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至7月,自治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持续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开展龙头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共培育“四级”龙头企业1839家。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产业园4个、超10亿元镇6个、亿元村12个。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集中打造“品味新疆”农业品牌整体形象,已有416家经营主体的631个产品入选“品味新疆”好产品目录。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事关各族农民群众根本福祉。自治区坚持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自治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成自治区美丽宜居村610个。2024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卫生厕所普及率63%、生活污水治理率33%、生活垃圾处理率90%,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也持续完善,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电网供电可靠性达99.9%,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安居房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10户以上规模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分别接近91%、92%。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96%以上。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9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应入尽入、均衡普惠发展。农村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逐年提高。常态化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和全民健康体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疆、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2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59个。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万余个。
“新时代新征程,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我们将持续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厅长艾合买提·买买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