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绘“丰”景 单产提升有“粮”方

2025-10-23 09:51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耕细作绘“丰”景 单产提升有“粮”方

2025年10月23日 09:51   来源:农民日报   

秋收时节,走进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小堌村千亩玉米示范方,一望无际的玉米金黄丰盈、饱满挺拔。邳州市之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佩佩正站在田头,指挥着多台高性能履带式玉米籽粒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

今年秋收期间,邳州市降雨增多,为了“雨口夺粮”,林佩佩找来了十几台玉米籽粒收割机,同步开展机收作业,金黄的玉米颗粒归仓,林佩佩感到十分欣慰。“最近天不好,趁着雨歇,我们赶紧采用籽粒收割机进行机收,接着进烘干中心烘干,目前,湿玉米平均1710斤/亩,烘干后的干粮约为1140斤/亩。”林佩佩的1000多亩玉米,全部采用气力式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宽窄行”不等行距种植,无人机绿色防控,籽粒收割机机收,尤其是在不利天气影响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

在邳州市,像邢楼镇一样在传统粮食种植上下功夫的,还有岔河、新河、占城、土山等镇。近年来,邳州市以建设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基地为契机,整建制集成推广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措施,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实现玉米示范片亩产较当地平均亩产提高10%以上。目前,全市55.34万亩春玉米和夏玉米已全部收获完毕,玉米平均亩产491.5公斤/亩,较去年平均亩产增加10公斤/亩。

防灾减灾做在前——
抗旱保苗保播种 应对阴雨保秋收

眼下,邢楼镇农事服务中心内机器轰鸣,日烘干能力330吨的烘干设备24小时开机,前来烘干粮食的农户络绎不绝,该中心预计抢烘湿粮3700吨。

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连续降雨的不利天气,该市及时发布天气预警,指导农户通过疏通田块沟渠,排明水降暗渍,尽早降低土壤墒情,创造农机作业条件;提前做好播种前的种子、农机、肥料和拌种农药的准备工作。同时,合理调配机械和人力,抓住降水间隙,适时收获秋熟作物,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提高机收效率,加快推进秋收工作进度。在收获后,做好仓储工作,对已收获的秋粮及时通风晾晒,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烘干作业,防止发芽霉变。

秋粮收获遭遇连阴雨,这是今年邳州市玉米种植面临的又一个考验。就在刚刚过去的夏天,邳州市的玉米播种,还遇到了连续高温的挑战。

夏种时,多年种田的“老把式”徐作平明显感觉天气比往年干热,于是在夏玉米播种时,他便将玉米种子播得比往年更深了一些。

“农技专家教我们的,旱了就播得深一些,不旱就播得浅一些。”徐作平边说着,边拨开一段土来,只见干燥的表层土壤下面,颜色略深的土层微微泛着潮气,“咱这边气候原因,别看白天玉米叶子快干了,夜里土壤存着潮气,再加上今年选的品种好,耐旱、防虫,灌浆期就看着长势很好,产量每亩不会低于1400斤。”

夏种时节,面对玉米种植过程中遭遇的高温干旱挑战,邳州市积极采取了抗旱措施,确保适期播种和齐苗。同时,推广玉米机播增密、增密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施肥等多项农业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节水节能效果明显。

土山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夏青春介绍:“我们今年申报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万亩示范片,农技部门对选用良种、科学施肥、科学浇水等耕种管收各环节,开展全生育期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全镇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

邳州市拓展玉米单产提升农技服务范围,在落实种肥同播、精量机播、合理增密等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新型配方肥料,实现良种良机全覆盖、化肥农药科学使用,以点带面科学示范效果显著。

高产技术集成——
科学种植精细管理 整村连片提产增效

在邢楼镇万亩玉米示范方里,还田的秸秆覆盖在秋收的土地上,等待冬小麦种植前的精细整地,宽窄行种植的垄沟依然清晰可见。种植大户林亚洲向记者介绍,他的1000多亩玉米,不再像过去那样,均匀地等行距排布种植,而是采用“一行宽、一行窄”不等行距种植,当地也叫作“大小行”种植,或“宽窄行”。

“‘宽窄行’种植的玉米通风透光好,能最大限度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提高产量。”林亚洲告诉记者,他的1000多亩玉米选用耐密植的玉米品种,通过气力式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每行玉米采用“一穴双株”方式播种,每亩播种量达4500粒至5500粒,在这样“宽窄行”种植方式下,玉米植株之间不仅通风透光好,还将亩均种植密度提高到7000多株。

“耐密植品种叶片是收拢的,不像普通品种那样叶片平展易遮光,叶片收拢了,相互不遮挡了,种植密度就上来了,产量也就有保障喽!”林亚洲笑着说。

除了精量播种、种肥同播、合理密植,在玉米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精细化管理同样不能少。“玉米的大喇叭口期、灌浆期,要进行‘一喷多促’,政府会免费给我们发叶面肥和杀虫剂,关键农时还有农技专家来到地头技术指导。”林佩佩笑着说,过去,化肥“一炮轰”的粗放种植方式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

邢楼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负责人宋兆银介绍,邢楼镇在范墩村、銮墩村实施玉米万亩示范方1个,在刘屯村、小堌村实施千亩示范片2个,提高了玉米产量,推广了先进农业技术,带动了农民参与,促进了农业增收。

近两年,邳州市加强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以整村推进模式,将整村玉米种植田块作为一个示范片,集成推广落实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以村内规模种植主体为主力军,落实种肥同播、科学施肥、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整村实现高产栽培技术全覆盖。今年共有8个镇参与今年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区总面积3.6万亩。

全链条服务——
适度规模经营 主体带动小农户

田间土路变成硬化路,大农机可以从省道直接下到田里,旱能灌涝能排……说起这些年地里的变化,林亚洲很是喜悦,“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小麦和玉米,耕种管收全程都能机械化,省时省力又省心。”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徐作平,他说:“用播种机播种,收割机收割,无人机飞防,两天就能完成全部作业,常用的机子自己买,不常用的就找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我们家庭农场来说太方便喽!”

平整连片种植的高标准农田,再配上专业化的农机,耕种管收全程都能实现机械化,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和效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这是邳州市近年来,悄然发生的变化。近年来,在推广实施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邳州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培育种田新农人,全链条健全社会化服务,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传统种植业提质增效。

借着惠农好政策,林佩佩的合作社依托镇农事服务中心开展农机作业、土地托管、粮食种植、粮食烘干、收储、代存、代销、病虫害防治、小麦良种繁育及推广等多项服务,通过提供“耕种管收运销”全链条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周边超2万余亩粮食种植,应对阴雨精准调度26台高性能收割机,抢收抢烘,为周边农户提供代储代烘服务。同时,与多家面粉及饲料企业签订农民自产自销收购意向合同,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及零散农户经济收入,带动小农户种收无忧、稳产丰收。

“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粮食种植大有发展前景!”林佩佩介绍,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等多项惠农措施下,粮食产量、农民增收都有保障。

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强玉米示范片建设中,邳州市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为主,重点选取一批种植规模适度、技术装备适合、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主体参与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高效模式落地、关键技术推广,引领小农户提单产。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