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展新景

2025-10-23 09:51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智慧农业展新景

2025年10月23日 09:51   来源:农民日报   

展商正在介绍如何通过“卫星+北斗导航+AI”保障通信,赋能深远海养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诗瑀 摄

参展观众正在与采摘机器人互动。 受访者供图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重要着力点。本届农交会上,由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牵头承办的智慧农业展区,汇聚了40余家参展单位,集中展示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化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信息技术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无限生机和强劲动力。

走进宁夏展位,“数字农业无人农场”通过数字地块管理、耕种管收全程自动化、农业“四情”实时监测等技术,呈现出未来无人农场的形态;在“鸡蛋帮”展位,企业通过打造溯源管理、全国禽蛋产业数据大脑、交易结算等平台,构建鸡蛋大数据平台,已辐射全国14省超过2万家企业……一系列前沿农业应用场景和各类农业智能装备集中展示亮相,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交流。

水产投饲、履带植保、智慧灌溉、温室搬运……多款农业机器人成为展区亮点。江苏叁拾叁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硬件研发工程师杜搏达正在向观众介绍:“这款水产投料机器人,集成北斗导航与精准施药技术于一体,依托智能投喂算法,可实现动态饲料配给,降低人工成本50%以上。同时,它还能优化药物使用,减少药物残留,助力蟹、虾、鱼等水产品的生态健康养殖。”

智能设备走入大田,又能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由苗情长势监测仪、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田间作物表型巡检机器人等设备组成的“智能监测军团”给出了答案。“这款田间作物表型巡检机器人可全生长周期监测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绿素含量等关键指标,并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黎鹏介绍,数据采集后,经大数据模型分析后生成决策指令,并传递至执行终端进行自动操作。

AI技术的应用正为农业注入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你能想到吗?远在北京,就能通过低空经济智慧网联综合飞行平台,指挥四川试验点位的无人机进行农事作业。

在中国移动展位,“AI+低空经济”的大屏幕上,无人机数量、飞行时长、作用情况、航线轨迹等一目了然。“这个平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范围、超视距、远程控制。规划好航线,可以远程操控无人机启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低空作业常受山地林区信号遮挡无法精确定位、作业成本高、专业飞手短缺等因素制约,通过打造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5G-A通感一体网络、无人机管理平台,为低空作业提供通信保障。同时,AI加视觉识别与后端大模型结合,实现了农事作业与农田数据采集的智能化。

中国电信展示了“千万龘云”系统,以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为基础,结合“神农一号”大模型,用AI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冷链、高标准农田管护等场景。据电信展位负责人介绍,“千万龘云”系统能满足农业农村管理信息化的多样化需求,已成功助力西湖龙井、新会陈皮、彭州川芎等农业产业实现精准化服务,助力地区农业品牌价值提升。

“大屏+小屏”的科技之风也吹到了乡村,乡村治理开始向“智理”迈进。

联通数字乡村服务云平台的大屏上,数字乡村驾驶舱、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村容村貌五个功能板块分别对应乡村不同的应用场景。全村的人口、产业、重点地段实时监测、三务公开等村务村情信息都汇聚于此,大大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为民服务的质量。

“这个平台主要面向县乡镇政府、村委及辖区内村民,已经覆盖了全国25.3万个行政村,注册用户有1900多万人。我们分干部端和农户端,村委成员在下户走访后可直接上传电子记录,进行日常办公,农户则更多使用服务功能模块,比如在平台上租赁农具、使用‘乡村易达’识别作物病虫害等。”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张拯告诉记者。

展会上既有“全功能”平台,也有特色应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当前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

“我们研发了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包括面向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广大群众的应用平台,能够打通数据链条,实现村社家底一库集成、财务审批‘一网通办’、农村用工一事一结、阳光公开一清二楚、智能统计一键生成。”青岛太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柳炳杰告诉记者,以江苏连云港市农村基层阳光管理平台为例,平台为各涉农村(居)配置了个性化村(居)务公开二维码,村民和社会公众扫描二维码,便可了解对应村(居)集体“三资”情况,实现“码上”赋能。还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询村务信息,提高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和时效性。

从耕、种、管、收到乡村治理,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智慧农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已经成为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生产力。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农业革命,正悄然改变着我国乡村的面貌,为端牢“中国饭碗”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