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五指山市,雨林氤氲,茶山叠翠。水满乡茶农身背茶篓,穿梭于云雾缭绕的茶垄间,指尖翻飞采撷大叶种茶叶。
茶产业历来是五指山市的重要产业。2022年以来,五指山市积极实施“普查、纯种、扩种、增量”的发展方针,如今,茶园面积已由0.98万亩增长至1.86万亩。
近年来,五指山市遵循“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的嘱托,坚持以“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为抓手,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依托五指山红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绿色低碳转型,走出一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筑基
大自然馈赠造就卓越品质
五指山大叶茶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五指山市海拔1867米、北纬约18.77度、年平均降水量188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长1897小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大叶茶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茶区周围的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浓度超过1万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PM2.5年平均值保持个位数,空气干净清新。
1984年,原产于五指山的海南大叶种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华茶16号)。1985年,五指山红茶与云南茶拼配斩获了世界红茶评比金奖。近年来,五指山茶因品质优良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这些都得益于五指山市坚持生态筑基,绿色发展。
五指山市坚持“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生态化,碳足迹核算结果显示,五指山大叶茶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为5.3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低碳产品。2025年5月30日,五指山市印发《五指山市水满乡“五零”全域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全力打造水满乡全域零化肥、零化学农药、零地膜、零激素、零除草剂的“五零”农业新模式,为五指山雨林大叶茶构筑绿色生态核心竞争力筑牢根基。
科技赋能
产学研协同驱动创新发展
五指山市坚持以科技赋能茶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20日,五指山市举办海南大叶茶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和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开发成果发布会。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大叶茶有着不同于传统栽培的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遗传背景,是一种被证实和发现的新的山茶属物种。
五指山市坚持产学研协同,推动茶产业创新发展。以五指山红茶为基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红茶原料进行精准拼配,博采众长,研制出品质上乘的“一带一路”海岛红茶;以五指山红茶、野菜为特色原料研制的五指山红茶酸酪乳等产品一经推出,广受好评。此外,五指山雨林大叶茶精深加工示范生产线建成投产,使得茶产品形态不断丰富,赋能提升茶叶原料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以茶兴业
全链条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五指山市以“全链条升级、多业态融合”为抓手,构建“茶产业+文旅”的立体化发展矩阵。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131家涉茶经营主体,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2024年,五指山市发布实施《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团体标准》3项,推动23家茶企改造加工车间,打造有机茶园示范基地1250亩。连续9年举办“早春茶开采节”活动,推动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茶旅融合新动能。2024年,五指山市毛纳村累计接待游客17.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1.22万元。2025年7月,五指山市启动实施总投资超12亿元的“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集茶叶加工、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茶旅融合示范园,进一步夯实茶旅融合发展矩阵。
打响品牌
依托海南自贸港走向全世界
五指山红茶具有“汤色明亮、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回甘持久”的特色品质。来自“琼岛秘境五指山,雨林红茶精华区”的五指山红茶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持续提升。2015年,五指山红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正式被列为国家级名优特产。
2024年,五指山雨林大叶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成为海南省唯一入选的茶叶类品牌。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茶叶作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雨林到茶杯,这片来自热带雨林的“小叶子”,正逐渐成为富民兴业的“金叶子”,持续助力五指山市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双碳”目标增添源源动能。
五指山红茶“八品”
品形:乌金光 品色:琥珀汤
品香:蜜兰香 品味:鲜甜畅
品唇:脂挂唇 品回:满厚长
品杯:焦糖芳 品韵:雨林旷
数据来源:五指山市农业农村和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