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025-09-17 10:16 来源:贵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梁木)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025年09月17日 10:16   来源:贵州日报   

朱毅 刘雨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嘱托,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党政齐抓扛牢政治责任。突出“双任务”重点抓,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底线任务,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纳入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落地见效。党政“双组长”亲自抓,出台《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任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双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持续强化驻村帮扶,过渡期以来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09万人、驻村工作队员6.42万人,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在识别低保对象与监测对象时同步入户核查、同步乡级审核、同步县级确认,从发现线索到纳入监测不超过15天,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建成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帮扶。制作宣传防贫申报和帮扶政策“明白纸”,积极推广“贵州防贫申报”小程序。把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作为重点,坚持兜底式帮扶和开发式帮扶相结合,对于有劳动力的采取就业、产业等开发式帮扶,对于弱劳动力的采取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对于没有劳动力的采取兜底式帮扶,常态化跟踪落实情况。截至去年底,全省61.8%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

产业和就业支撑脱贫群众增收能力不断增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蓝莓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肉牛规模持续壮大。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和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发展产业实行奖补到户政策,支持涉农企业做强做大,实施农业企业“双百”行动,每年新培育上规入统农业企业100家,持续培育引领型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强化省外省内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大力推进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项培训工程,全力服务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就业,过渡期以来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在330万人以上。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让一部分群众从“出远门”务工变为“近家门”就业。抓好帮扶产业项目管理,省市联动对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所有项目开展实施前置审核备案。用好“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配置”六条盘活路径,一案一策盘活处置一批闲置低效经营性资产,带动一批脱贫人口受益。

“3+1”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质。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六查六做到”“三对比三查验三督导”专项行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持续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管理机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和农村自建房清理,确保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12月,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02%。

重点区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加快发展。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广东组团式帮扶我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40所学校和10家县人民医院及产业协作项目,带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教水平大幅提升;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社会组织帮扶20个重点县全覆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对大型安置社区实行由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制,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强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就业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搬迁脱贫劳动力已就业78.96万人,就业率96.04%,户均就业2.39人,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7.82万人次。

深化协作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切实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深度对接,在感情上真心实意、在工作上真抓实干、在投入上真金白银。围绕“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4+”合作模式,持续推进粤企入黔,共建粤黔协作产业园区99个,打造产业集群11个。深化粤黔文旅产业对接。深入开展“地域+领域”帮扶,中央单位除了帮助定点县巩固脱贫成果,还利用本单位、本领域的优势帮扶贵州相关领域事业发展。比如,中央组织部定点帮扶贵州省台江县,从东部帮扶城市协调干部人才力量,对台江县的学校、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2022年,中央在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启动教育、医疗、科技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贵州20个县位列其中。中组部等中央六部门联合选派20个科技特派团,把实用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为贵州提供农业产业科技服务,覆盖全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分别定点或对口帮扶毕节的8个县(市、区)的地域帮扶,到如今统一战线聚焦“五大领域”,将帮扶活动拓展到毕节全市。

减负赋能“强双基”、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党建引领,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5个方面,提出了30条较为具体、“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明确了为基层减负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思路举措,让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在一线服务群众、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着力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一县一方案”统筹推进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聚焦锻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率先在全国建立村(社区)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对1.75万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同步全覆盖培训,省委主要领导带头上“开班第一课”;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每年组织1000名左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提升;高质量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中央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