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名县“一品一播”产业园的直播间,主播正在直播售卖大名特色商品。 王嘉诚 摄
5118个直播账号、208个直播间、821名主播,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重点打造的“一品一播”产业园,通过集中资源、创新模式、数字电商赋能,打通产品上行通道。走进展示中心,高低错落的展示架上分门别类地展示着地产农产品、手工制品等特色商品。“现在看到的864种选品中有一部分来自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他们与产业园建立合作,通过基地的主播在各平台带货,销售业绩还不错。”“一品一播”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下旬开展的“大名蒜香飘万家”直播活动销售大蒜近40万斤,一天最多能达到3万单。
2024年以来,大名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推行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模式,系统性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要素,构建“县统筹规划、乡镇主导运营、村入股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新机制,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帮扶”向“造血自强”转变。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均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总资产超2.1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逾1.31亿元,带动村均经营性收入增长35%,为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了新路径。
健全一个机制:
从“单打独斗”到“全县一盘棋”
如何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大名县从一个村、一个镇的“单打独斗”创新探索“全县一盘棋”总体统筹,从机制破题,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集成,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大名县开展三级书记党建项目攻坚行动,县委书记领办“党建+招商引资突破工程”,通过红色招商队伍,近两年累计签约项目142个,总投资480.4亿元。各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自2024年起,大名县在每个乡镇成立了一个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各村通过入股的方式向公司注资。“乡镇负责抓运营,充分发挥乡镇主体作用。”大名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庆田介绍,公司全面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清单、审计监察等制度,推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目前,全县20家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注册资本6989.7万元。
为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大名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专班,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23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建立“观摩会诊、交流互学”机制,推动乡镇互学互促、共同提升。
“经过9个月的努力,红庙乡产业公司与大名县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全县首笔‘乡村振兴贷’的发放。”红庙乡党委书记王振江说,通过创新“金融小院”服务模式,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
同样,为解决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注资难题,大名县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政策支持。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竞争性项目奖补和贷款贴息;每年安排5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集体项目;开展金融助力“消薄”行动,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优先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20家乡镇公司共获银行授信贷款额度1.45亿元,已利用银行贷款2022万元。
此外,大名县出台了《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路径与发展目标,为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规范化、市场化运营提供制度保障。
建强一支队伍:
从“人才紧缺”到“选育管用”
怎样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大名县聚焦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储备高质量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刚参加完“一品一播”产业园直播培训的龙王庙镇东范堤村党支部书记苏秋忠正给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开会,他说:“AI直播是个好东西,我体验了一把,真是省心又省事。我们也可以试试,以后村里的直播自己卖货,还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
苏秋忠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上任几年来,通过发展种植金银花、生姜、天麻,养殖泥鳅等特色产业,带领东范堤村从集体经济收入落后村发展成乡村振兴示范村。还打造龙王庙镇“一品一播”爆品,培养年轻直播队伍,扩大“岔河咀”品牌影响力,建成了集选品展示、直播带货、仓储物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东范堤村直播基地,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龙王庙镇党委书记王丽娟说,村干部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领头雁”、农民致富的“主心骨”,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效。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在乡村“头雁”队伍的选拔、培育、管理、激励方面拿出“真招”。从2024年开始,大名县启动“村级班子大学生培育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54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大学生回村任职,担任村党务(村务)工作者,参照公务员标准落实薪酬待遇。
高秉帅是今年选聘到西未庄乡大韩道一大队村任职的大学生党务工作者,在生姜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他时,高秉帅正在地里指导村民铺设滴灌带。他到村后,引进生姜种植技术,利用村内流转的土地种植了80亩生姜,带动种姜村民单季增收3000元。“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和新理念、新视野,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大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彬说。
党员带头,先锋示范。大名县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中当先锋、作表率。红庙乡成立237人的直播团队,党员带头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助农直播150余场,线上最高日销售额达3.2万元。
记者了解到,大名县建立了“六位一体”选拔机制,从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优留任,“两委”干部成长接替,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培养补充等六个渠道广泛选拔人才。为提升这些人才的能力素质,大名县依托区域党校,运用“课堂+基地”的培训模式,开展党建实务、产业振兴等专题培训,还遴选出50名能力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后备人选到浙江省浦江县、山西省平定县等地区观摩学习。“通过学习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经验,让我收获很多。”一位“00后”年轻后备人选在观摩学习后感慨。
做活一片产业:
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增收”
如何打造集体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改革实践中,各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针对“地怎么种、谁来种”的难题,红庙乡联合大名县数字农业服务中心,探索出“乡级产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农场+农户”的“抱团干”模式,有效促进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通过整合,提供统一种植、管理、收储、销售服务,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王振江介绍,由红庙乡产业公司下设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中心,为所有加入“抱团干”农场的小农户提供种植预案统一、投入品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收储统一、售卖统一的“六统一”服务。通过统购农资、统调农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红庙乡已整合旋耕犁81辆、玉米小麦收割机35辆、其他农机具30余辆,统一调配耕作,显著降低耕种成本;通过农资代购,直接联系厂家,为农户统购化肥已达500余万元,为农户节省农资购销款7万余元。
束馆镇集体经济公司则开发运营“小束菜”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束馆蔬菜资源,与大名县“一品一播”产业园深度联动,共计上架11类170余种商品,涵盖生鲜蔬菜、时令瓜果、束馆特产、日用百货四大板块,统一收购、分拣、包装、配送,接入京东快送,实现主城区全覆盖。
“平台实现了当天采摘、下单即送,很多县城的市民可以吃到我们的新鲜菜。”束馆镇党委书记王宏兴说,“小束菜”平台已经成为连接田间与餐桌、整合分散农户、实现标准化的重要枢纽。
沙圪塔镇探索“坑塘经济”多元发展模式,构建起“沟渠坑塘+环境整治+金融保险”的综合发展体系。该镇整合7个村庄共40余亩的12个集体坑塘,通过“村集体所有、专业化运营”的模式发展“坑塘经济”,收入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谢寨村负责坑塘养殖的技术员周志法说:“今年6月下旬,在两个鱼塘里共投了2.3万尾鱼苗,就盼着明年上市,算下来能给村集体带来6万多元收益。”
大名县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闲置资产再生、发展特色农业、农文旅深度融合、数字电商赋能、特色品牌增值等多方面正发挥出显著作用。借助大名文旅的强劲发展势头,各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还打造了丽君小镇、岳庄文旅综合体、双台宋府农庄等一批集民宿、体验、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2024年,全县农文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120余万人,同比增长410%。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共富”的华丽转身,对此大名县委书记高巍表示,大名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市场导向,总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探索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