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农遗到产业联盟

2025-09-17 10:01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从全球农遗到产业联盟

2025年09月17日 10:01   来源:农民日报   罗均

稻鱼鸭是一种古朴的“泥中种稻,水中养鱼,水上养鸭”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水稻为鱼、鸭提供觅食、栖息场所,鱼鸭粪便反过来哺育稻田,鱼鸭啄食水稻脚叶还能有效减少水稻病害,从而构成了稻鱼鸭互利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自2007年起,从江县一直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研究员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借助联合国千年发展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完成了基础调查研究和文本编写,并于2011年成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不仅从江,在整个黔东南地区都很普遍。黔东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切割式的高原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山多地少的耕作现状,世居于此的先民们在与自然共生的过程中,探索了一条“一田多收、一水多用”的耕作之道。

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共享农遗品牌,实现优势互补,2017年8月,在贵州省农委倡导下,由从江县人民政府主办、原从江县农业局承办的“黔东南州稻鱼鸭复合系统产业联盟大会”在从江县召开,并宣布成立“黔东南稻鱼鸭产业联盟”。

联盟的宗旨是以“生态农业,绿色共享,抱团发展”为理念,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为依托,提升整个黔东南区域稻鱼鸭复合系统品牌价值;整合政府、各有关部门、企业、合作社、农户及媒体等资源,搭建行业互助、互动、互补、交流展示和推广平台;挖掘并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内涵,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知名品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渗透融合,开拓农业农村资源,利用新模式、开拓新领域,带动生态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并逐步带动联盟区域内餐饮、住宿、客运、物流、传统建筑及传统民俗民风生态游等各个行业的全面发展。

黔东南稻鱼鸭产业联盟成立以来,先后开发了从江田鱼、从江小香鸭、从江腌鱼、锦屏呆鲤、锦屏腌鱼、榕江牛瘪等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借助港澳台大湾区桥头堡建设,产业联盟持续推进“黔货出山”行动,地方特色农产品畅销港澳台。

(作者系贵州省从江县农业农村局助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