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鸟鸣声声,满山青翠,溪水潺潺,宛若在画中游历。这里曾经一度靠攫取资源发展,如今靠吃“生态饭”,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世纪70年代,石镜乡曾经开发了不少石材矿。依托矿产资源的开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陈德华回忆,开采矿石靠山吃山,虽然让村民暂时摆脱了经济上的贫困,却带来了山体及生态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安全隐患突出。
“靠山吃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换一个‘吃’法。”石镜乡党委书记方卫红介绍,从2008年开始,石镜乡怀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始了转型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停石灰窑、石灰厂,实施矿山修复、边坡复绿,并通过种树、种草等对尾矿库进行综合治理,曾经的“伤疤”慢慢披上了“绿装”。
石镜乡还定下了禁止采伐的规矩。“矿山封了,树不让砍了,但山还是得‘吃’。”方卫红说,“我们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让田园变景区、农家变客舍,实现‘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们放下砍刀,在山里或街道办起了农家乐。踏水村村民胡兴泰从那时起放下砍刀、拿起菜刀,日子越过越红火。“砍一年的柴,还比不上一个黄金周的收入。现在,村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这里良好的生态来的,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这些生态资源,守住生态‘金饭碗’。”胡兴泰高兴地说。
方卫红介绍,经过科学的论证,乡里制定了新的发展路径:在党建引领下,将采石后留下的矿山和矿坑,通过生态修复,打造成矿山公园,发展生态文化和生态产业,把昔日矿山地打造成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和美乡村、“网红”打卡地。
“以前我们这里的村民傍山散居,收入微薄。现如今,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造老房旧院,开办起了农家乐,当起了老板,收入很可观。”邓林村党支部书记刘书生说。
在邓桥村,依托当地的青山绿水和人文景观等文旅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倾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示范村,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我们通过做强体验农业、做精乡村旅游,实现‘农业+旅游+文化+教育’多领域跨界融合的生态旅游精品示范村。”邓桥村党支部书记苏传红介绍,去年实现经营性收入160余万元,带动村内100余人就业务工,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在横塘村,抬头可见四周巍巍青山、低头可见潺潺碧水,空气格外清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的水墨画中。“城里的客人来了,除了欣赏山里的风景和休闲娱乐以外,剩下的事,就是想选择一家有特色的农家乐尝尝鲜。我们靠山吃山,也从吃‘石头饭’,换成了吃‘生态饭’。”村民们看到过去千疮百孔的石壁山,如今变成了绿水青山的石壁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