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农村残疾人“就业难”?

2025-08-29 10:19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如何破解农村残疾人“就业难”?

2025年08月29日 10:19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凌青

随着《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发布,如何切实帮扶残疾人就业增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全国自强模范、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唐占鑫本人是一名脊髓损伤患者。2014年,在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等各级部门支持下,她创立了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这也是北京市首家专注于脊髓损伤者自助互助的“希望之家”。十多年来,该中心从帮助残疾人实现生活自理起步,逐步深入到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为残疾人创造可持续的就业增收机会。

从累计为2600多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到自创岗位,帮助700多名伤友实现灵活就业,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让唐占鑫对残疾人就业的痛点与可能性有着深刻理解。近日,记者就如何有效助力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这一议题采访了唐占鑫。

问:近年来,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要探索了哪些残疾人就业方向?哪些岗位对农村残疾人比较友好?

答:过去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仅仅做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职业中介,很难解决残疾人“有技能、没岗位”“干两天就不干了”等持续性就业难题。因此我们尝试自创就业岗位,主要探索了三个就业方向:居家互联网客服(外呼)、手工技能以及无障碍督导体验。其中,互联网外呼就业门槛比较低,不用考虑出行环境或者身体条件限制,可以覆盖到偏远地区,很适合农村残疾人。并且,在这个岗位上,因为对方不知道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残疾朋友不用把自己的残疾暴露给更多人,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手工技能同样特别适合农村残疾女性群体参与。无障碍督导体验与残疾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能创造价值,但目前岗位多集中在城市地区。

问:在开展这些就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答:最大的挑战就是就业机会变少了,很难持续。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互联网外呼,高峰期解决了近500名残疾朋友的灵活就业,月均收入约3500元,高的可达八九千元。但从2022年底开始,受人工智能客服等新技术影响,业务量锐减,只剩十几人在岗。这种工作机会的流失对依赖它的残疾人是沉重打击。我们探讨过转向其他方向。比如数据标注,但开发新客户、寻找稳定就业机会很困难。

问:您认为当前残疾人就业,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困难是多方面的,核心是这几个:一、就业机会总量不足。整体就业环境严峻,大家就业都难,对残疾人不就更难吗?这是近期较大的挑战。二、技能与需求错位以及学习能力挑战。一方面许多技能培训与真实就业、持续就业之间存在鸿沟;另一方面,新技术迭代快,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学习掌握新技能相对困难。新技术在取代传统岗位的同时,他们难以快速适应新岗位要求。三、需要更强大的支持系统。残疾人就业不仅需要技能,还需要无障碍环境、社会包容度、强大的心理素质等综合支持。农村地区这些支持往往更薄弱。四、可持续性难题。很多残疾人有自食其力的意愿,但可能因身体原因、工作强度、无障碍环境不佳、技能不足导致收入低、交付率不理想等问题而难以坚持。

问:对于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您有哪些具体可行的建议或看好的方向?

答:一、利用机械化农业和养殖开发就业岗位。在农业种植、养殖等领域,利用现代机械降低体力要求,让残疾人更容易参与。关键是配套的技能培训要跟上。二、手工编织、制作。这是一个好的方向,但同样需要解决技能培训和市场销路问题。三、线下集中就业。以村或小区域为单位,组织残疾人到某个企业参与如快递物流分拣等需要耐心的工作。残疾朋友能坐住,又愿意跟枯燥的工作流程打交道,这类工作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四、持续开发互联网灵活就业岗位。这仍是对农村残疾人最友好的渠道。虽然当前开发新岗位难,但潜力巨大,需各方努力。

问:作为长期扎根残疾人就业服务一线的实践者,您认为新发布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哪些突破性亮点?

答:我觉得最大的进步在于更务实、更落地、更形成闭环了。它看到了我们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难——比如就业形式单一、销售断链、岗位不够具体等问题。例如,以前我们做残疾人就业帮扶,往往集中在培训和技能提升,或者组织生产,但最大的痛点在于销售——东西做出来了,卖给谁?新方案首次把“爱心助残义卖”作为一种机制纳入进来,这意味着不再是光教他们做、光让他们生产,而是连怎么卖出去、怎么变现都考虑到了。这能让残疾朋友真正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解决“生产了也卖不掉”的老大难问题,让就业帮扶的链条更完整、更有效,也更能激发持续就业的动力。另外,新方案的政策表述更具体了,比如在提到灵活就业时,具体列举了快递驿站、早餐车、自动售卖机等岗位类型,这让基层执行起来方向更清晰,也更能让残疾人及其家庭看到实实在在的机会。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