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驶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举目四望,绿色像潮水般涌入眼眶——房前屋后鲜花绽放,道路两旁绿植茂盛,溪水两岸古树参天,远处山间竹林苍翠。径山脚下的径山村拥有3000余亩的茶园和1万余亩的毛竹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6%,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20多年前,径山村曾是一个贫困村,为了增加收入,村民只能在山上开采石矿,既破坏生态环境,又带来了安全隐患。2000年,村里转换思路,下定决心关闭矿场,提出创建杭州市级生态村,实行全村封山育林,走上了绿色发展道路。
“我们围绕生态农业、休闲文旅、‘零碳’生活等重点领域,做足人居减排、农旅降碳、森林增汇三篇‘文章’,构建了‘生态增汇、生产降碳、生活减碳’的特色路径。”径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俞荣华介绍。目前,径山村年植被碳吸收超1.2万吨,净碳排放量为-7938.79吨,已实现公共区域近零排放,今年4月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
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径山村村民心中,也被践行在各个生活场景中。“大家看,我们村里的路灯都是物联网光能发电的,这个公交车站也配备了太阳能发电板,转化出的电能可以给手机充电。”俞荣华告诉记者。
记者还注意到,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一块“茶多分”的牌子,上面公示着每户每月的积分。“每过段时间,村里就会来检查每家的垃圾分类情况,做得好就奖励积分,做得不好还要扣分呢。”村民王俊霞告诉记者。
径山村探索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家庭为单位,为全村543户村民每户制作了“茶多分”积分卡,按100分倒扣分及附加分的形式落实考核机制。同时,在每年年终的时候,对村里每户家庭一年来的“茶多分”积分情况进行综合汇总,根据每户所得积分数值兑现成资金奖励,分别打入每户家庭的“茶多分”积分卡中,村民可以用这张积分卡在村里的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些积分可有用了,米、面、油、洗衣液、卫生纸这些都能换,我都换了好多了。”王俊霞说。
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村民的“邻居”也多了起来。“差不多半年前,我在监控里看到了一只大猩猩,就出现在这个路边。”在径山村务工的李小敏兴奋地向记者描述。
2021年,径山村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全村1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了580种野生动植物,其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和勺鸡、短尾鸦雀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野大豆、金荞麦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为了提高村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径山村把调查结果做成了图文集,每家每户发放一本,同时在村文化礼堂内建设了生物多样性展厅,成为村民和游客的科普园地。“现在有好多游客都是冲着看野生动物来呢,这也成了我们村的一张‘名片’。”俞荣华笑着说。
径山村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禅茶文化底蕴、诱人的乡村风貌,大力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组建禅村旅游开发公司,先后打造“禅村新十景”特色景点,推出寻禅问茶文化旅游、乡野回归生态旅游等线路,让游客在移步观景中感受宋韵文化,在茶园漫道中体验茶乡生活。目前,径山村共有70余家民宿、20多家超市,还开发了特色文创产品和文旅IP,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前些年,王俊霞把家里的房子改造了一番,也经营起了民宿和饭店。“游客很喜欢我们村的环境,都说体验感很好,下次还要来。”王俊霞说。两年前,她还把民宿里的餐具、梳子和日用品从一次性塑料用品换成了竹制品,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号召。生态优美、绿色节能、产业兴旺、生活幸福,径山村的发展之路,为我们提供了生态价值转化与共同富裕的鲜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