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对于河北省青龙县的不少脱贫群众来说,一场或大或小的意外,就可能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瞬间归零。如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近年来,青龙县通过精准监测、多维帮扶和产业赋能,全县防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80%。
凉水河乡达子沟村的邢桂娥一家,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去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不仅烧毁了家里房屋,更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一家人陷入绝望。“攒了好几年的家当,一把火全没了,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回忆当时场景,邢桂娥仍心有余悸。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乡村两级立即开展入户核实,第一时间将其识别为防返贫监测对象,县防贫中心迅速启动防贫保险救助机制,为其拨付5万元防返贫保险救助金,加上乡村两级捐助、亲戚帮衬,最终凑齐了重建资金。如今,邢桂娥家的新房已拔地而起。县乡村三级还为她家落实了农村低保、防返贫专补、资产收益分红等多项帮扶措施。“房子比原来还结实,日子又有奔头了!”站在新家门口,邢桂娥感慨由衷。
如果说防贫救助是为群众兜住返贫底线,那么产业赋能则是托举增收希望的长远之策。朱杖子乡吕家沟村的褚东海对此深有体会。褚东海虽已脱贫,但仅靠200多棵板栗树和打零工,收入始终徘徊在监测线边缘。当地驻村工作队在摸排中了解到褚东海有养殖经验,便帮他申请到5万元小额贷款和8000元产业奖补资金,引进13头肉牛发展庭院养殖。如今,褚东海的牛群已扩大到20余头,年收入突破6万元,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牛倌”。“明年准备再扩建一圈牛舍,让这些‘致富牛’住得更宽敞!”褚东海眼神里满是欣慰与憧憬。
近年来,青龙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共享医保、卫健、民政等部门数据,建立起覆盖全县的防贫监测体系,对因病、因灾、因意外等支出骤增或收入锐减户实时监测预警,确保风险早发现、干预早到位。
截至目前,全县已启动产业、就业、特色专补、临时救助等奖补救助措施累计奖补救助3.3万户,落实资金2725万元。与此同时,还将6成以上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并推出“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仅去年一年,通过落实产业奖补实现增收的已有3500户,奖补金额达400余万元。据了解,今年全县计划落实奖补资金2500万元,较上年度增幅将达1000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该县还将帮扶重心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在继续实施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电商赋能多项帮扶措施的基础上,侧重智志双扶,根据劳动力状态研究细化8项措施,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