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种养循环引领农业发展新变革

2025-05-13 10:19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梁木)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绿色种养循环引领农业发展新变革

2025年05月13日 10:19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见习记者 庞维双

在农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绿色循环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打造创新技术,优化产业模式,为农业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政策护航:多部门协作保障资金“到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大力倡导各地开展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此类项目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大连金普新区依据《关于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预算的通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于2023年正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并在2025年持续深入推进。

2024年,金普新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示范区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粮食种植区近8万亩、水果种植区近2万亩、蔬菜种植区0.5万亩。通过开展项目试点,进一步培育和优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补贴方式,逐步构建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该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项目整体工作,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分局提供环保专业指导;交通运输局给予运输政策支持;财政局负责资金审核发放与监管;自然资源局核准粪污堆用地和施肥示范区土地类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金普新区对项目实施主体进行遴选、考核、测评。这些主体承担着粪肥收集、堆沤、施撒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做好档案记录,接受各方监督,为项目推进提供全方位保障。

此外,金普新区根据实施主体的粪肥收集、堆沤、施撒等社会化服务工作成本及项目持续的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测算并确定项目补助标准。田间试验监测、粪肥质量监管追溯等费用控制在项目扶持资金总额的8%以内,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推动项目高效开展。

金普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永光表示:“通过有机结合养殖和种植,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能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增产提质,为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北斗导航实现精准施肥

在金普新区的广袤田野上,配备北斗导航技术的大型自动撒肥车正逐渐改变传统施肥方式。以往,有机肥抛洒多依赖人工经验,存在施肥不均匀、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今,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撒肥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实现了精准施肥,极大地提高了施肥效率和质量。

大连瑞禾利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瑞禾利丰合作社”)负责人赵海波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施肥心里没底,就怕施多或施少,不仅浪费肥料还影响收成。现在有了大型自动撒肥车和北斗导航技术指引,机器能按照设定的路线和施肥量精准作业,省心又省力。而且作业数据实时反馈,在手机上就能一目了然,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北斗导航加持下的抛肥作业更加高效精准。以瑞禾利丰合作社2025年2月16—17日的作业为例,16日每台施撒设备7小时作业面积达308.1亩,17日达319.35亩,且达标率均为100%。这种抛肥作业能精准把控施肥量、规划路径,确保肥料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肥料过多或过少,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均衡的养分。同时,作业数据实时显示,方便操作人员掌握情况,也便于后续追溯,为优化施肥方案、提升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金普新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杨爽介绍:“北斗导航抛肥技术的应用,是我们在绿色循环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实现了对有机肥抛洒的精准控制,减少了肥料浪费,提高了土壤对肥料的吸收效率。同时,也为我们探索智能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更多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除了北斗导航技术,金普新区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中还注重其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例如,在粪肥处理环节,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对粪肥来源及堆沤腐熟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确保还田粪肥质量达标。在粪肥撒施方面,根据实际作物及地块状况,按照不低于规定的标准数量进行施撒,堆沤肥施撒指导标准量不低于1500公斤/亩,以提高肥料利用效果,促进农作物生长。

多级联动:“种养+服务”打造循环生态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合作。在金普新区,养殖单位、种植单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构建起绿色循环农业生态体系。

在肥源供应方面,金普新区的养殖单位和种植单位提供了丰富原料。新区现有435家养殖场,每年产生大量畜禽粪污。同时,种植业产生的作物残叶、根、藤蔓、秸秆等废弃物也得到充分利用,经处理后成为优质有机肥原料。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畜禽粪污的收集、生产、堆沤等工作,并负责相关运输和还田施撒作业,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比如瑞禾利丰合作社通过与养殖场合作,将畜禽粪污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为种植户提供可靠肥源。赵海波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有机肥质量,并让产品能更高效地到达种植户手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中离不开新技术,金普新区组建了由高校、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养殖、种植、肥料加工等多个环节。我们的任务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优化各个环节操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沈阳农业大学韩晓日教授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金普新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在土壤改良方面,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在农作物产量方面,施用有机肥的地块产量更高。

“以前用化肥,总担心对土壤不好。这两年参加了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用了有机肥,感觉土壤更松软了,玉米的长势也更好了。而且有机肥还环保,对环境好,我们种起地来也更放心了。”金普新区杏树街道玉米种植户刘世敏说。

除了土壤改良和农作物增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还通过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同时,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李永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和服务机制;进一步推广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加强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培训,提升他们对绿色循环农业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