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出麦仓好光景

2025-04-05 1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清晨,湖北兴山县古夫镇麦仓村张家湾晨雾未散,山间桃花初绽的淡香混着泥土的芬芳在春风里浮动,唐光涛的猪场里早已是一派热闹景象。

唐光涛和妻子将配好的猪食搬进猪舍,顺手按下墙上的按钮,头顶的自动投喂系统立即响应,饲料顺着管道“哗啦啦”地落进食槽。100多头仔猪闻声而动,埋头猛吃,春日暖阳透过窗棂将光斑洒在猪舍,猪食渣子随着咀嚼节奏有规律地上下飞舞。“这帮家伙,都是干饭王!”唐光涛笑着拍了拍身边那只正“埋头干饭”的猪背。

在另一栋猪舍里,刚满月的20多头小乳猪躺在悬空的“育儿房”,裹着春日暖意睡得香甜,暖黄灯光映得它们浑身发亮。母猪则静静地侧趴在地面“单间”休息。

“您看,这猪长得油光水滑,吃的可都是纯粮食。”在客户预约需用粮食喂养的年猪区,唐光涛的妻子正举着手机,与荆州的客户视频对话,“我们每隔几天来投一些猪食就行了,有什么问题通过手机就知道了,十分方便”。

2020年,为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刚上初中的女儿,麦仓村的能人唐光涛决定回乡发展,“当时猪肉行情好,就决定养猪”。当年5月,投资50多万元的标准化猪舍建成,半年净赚20万的“开门红”惊动了全村人。

第二年,唐光涛又增建一栋猪舍,引得周边村民羡慕不已。牟宗强、唐光强、蒋琼……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归来,如今都成了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

唐光涛站在去年新建的小洋楼前,蜿蜒的水上公路倒映着湛蓝天幕,400亩枇杷园里乳白色小花簇拥枝头,蜜蜂穿梭其间采撷春蜜,两栋独立的猪舍半隐在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丛中。

“这些日子正忙着疏花疏果呢!”唐光涛轻抚枇杷枝头,新叶的嫩绿与老叶的墨绿在春风中交织。果园边缘,数根粗管从猪舍延伸而来,“这是我们‘猪—沼—果’生态链,猪粪处理后直接滋养果园,比春雨还养地”。

2020年,村里引进小水果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建起近300亩的枇杷产业园,唐光涛牵头建起“猪—沼—果”生态链。“如今,全村种植枇杷1000多亩,每年生猪产值也达到3000多万元。”麦仓村党支部书记张英虎说。

当初,唐光涛和妻子养猪不到一年,村里人跑来看稀奇。“老唐家的猪会自己‘点餐’,喂了几百头猪,两口子还有时间出门玩。”如今,周边大户全都建成了半自动化的养殖系统。

正闲聊着,唐光强踏着沾满草香的春泥走进枇杷园找唐光涛。“今年要上啥高科技早点给我们说啊!”

“我们准备在家里改造一个中控室,安装大屏,我爱人坐在家里就能指挥,再在猪场安装带红外线的监测仪,通过测量猪的体温就可以知道有没有生病。”唐光涛说。

翻开唐光涛桌上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客户订单:“荆州张老板定了两头猪,过几天来拉;县城张老板定了三头,要送亲友……”窗外,枇杷花在春风中轻轻点头,仿佛在应和着新一年的好光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链”出麦仓好光景

2025年04月05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柳 洁 董庆森

清晨,湖北兴山县古夫镇麦仓村张家湾晨雾未散,山间桃花初绽的淡香混着泥土的芬芳在春风里浮动,唐光涛的猪场里早已是一派热闹景象。

唐光涛和妻子将配好的猪食搬进猪舍,顺手按下墙上的按钮,头顶的自动投喂系统立即响应,饲料顺着管道“哗啦啦”地落进食槽。100多头仔猪闻声而动,埋头猛吃,春日暖阳透过窗棂将光斑洒在猪舍,猪食渣子随着咀嚼节奏有规律地上下飞舞。“这帮家伙,都是干饭王!”唐光涛笑着拍了拍身边那只正“埋头干饭”的猪背。

在另一栋猪舍里,刚满月的20多头小乳猪躺在悬空的“育儿房”,裹着春日暖意睡得香甜,暖黄灯光映得它们浑身发亮。母猪则静静地侧趴在地面“单间”休息。

“您看,这猪长得油光水滑,吃的可都是纯粮食。”在客户预约需用粮食喂养的年猪区,唐光涛的妻子正举着手机,与荆州的客户视频对话,“我们每隔几天来投一些猪食就行了,有什么问题通过手机就知道了,十分方便”。

2020年,为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刚上初中的女儿,麦仓村的能人唐光涛决定回乡发展,“当时猪肉行情好,就决定养猪”。当年5月,投资50多万元的标准化猪舍建成,半年净赚20万的“开门红”惊动了全村人。

第二年,唐光涛又增建一栋猪舍,引得周边村民羡慕不已。牟宗强、唐光强、蒋琼……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归来,如今都成了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

唐光涛站在去年新建的小洋楼前,蜿蜒的水上公路倒映着湛蓝天幕,400亩枇杷园里乳白色小花簇拥枝头,蜜蜂穿梭其间采撷春蜜,两栋独立的猪舍半隐在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丛中。

“这些日子正忙着疏花疏果呢!”唐光涛轻抚枇杷枝头,新叶的嫩绿与老叶的墨绿在春风中交织。果园边缘,数根粗管从猪舍延伸而来,“这是我们‘猪—沼—果’生态链,猪粪处理后直接滋养果园,比春雨还养地”。

2020年,村里引进小水果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建起近300亩的枇杷产业园,唐光涛牵头建起“猪—沼—果”生态链。“如今,全村种植枇杷1000多亩,每年生猪产值也达到3000多万元。”麦仓村党支部书记张英虎说。

当初,唐光涛和妻子养猪不到一年,村里人跑来看稀奇。“老唐家的猪会自己‘点餐’,喂了几百头猪,两口子还有时间出门玩。”如今,周边大户全都建成了半自动化的养殖系统。

正闲聊着,唐光强踏着沾满草香的春泥走进枇杷园找唐光涛。“今年要上啥高科技早点给我们说啊!”

“我们准备在家里改造一个中控室,安装大屏,我爱人坐在家里就能指挥,再在猪场安装带红外线的监测仪,通过测量猪的体温就可以知道有没有生病。”唐光涛说。

翻开唐光涛桌上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客户订单:“荆州张老板定了两头猪,过几天来拉;县城张老板定了三头,要送亲友……”窗外,枇杷花在春风中轻轻点头,仿佛在应和着新一年的好光景。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