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香飘全链

2025-01-02 10:20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粒稻,香飘全链

2025年01月02日 10:20   来源:农民日报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

  鼎城区于2019年规划了谢家铺镇、草坪镇、镇德桥镇等乡镇近百万亩的面积,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开始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鼎城区在产业园建设中,加强项目与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新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改进,做强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让种粮农民持续获益。

  技术集成 种好优质稻

  “总书记去年春耕生产季来的时候,详细询问了水稻育秧、产量等情况。2024年,我们两季稻亩产达到2400斤左右。”港中坪村种植大户戴宏笑着说。

  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基地包括谢家铺镇桥头社区、向家巷村、港中坪村、鹿角坪村等9个村(社区),水稻种植面积达1.1万亩。戴宏告诉记者,园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播栽期、田间培管、指导服务、机械化作业,并加大良种、良法、良机的融合。有了“统一”的品种技术,他家种的480亩水稻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比如以前我们根据经验自己选种,现在区农业农村局选好种子,发给农户直接种,节省了选种成本。”

  区农业农村局粮油站站长刘丽平介绍,园区以“早专晚优”为主要模式,早稻主推专用加工型品种,晚稻主推高档优质稻品种,配套组装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化肥深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一喷多促”等技术,全面推进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园区还成立种植基地粮食产能提升5人技术小组驻点办公,全面推行“五统一”生产,基地主推品种和配套主推技术应用率达100%,为粮食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产业园大力推动的智慧农业项目,通过数据采集、病虫监测、农艺指导,辅助种植户开展农事工作。目前落实智慧数字农业项目专项资金400万元,已覆盖4000亩核心区。戴宏家的480亩农田就包括在内,他说以前凭经验,现在按情报去防治,精准性高、效率也高。

  2024年以来,全区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导向、项目走向、资金投向,全面加强项目策划、对接和争取。目前,全区共储备项目268个、总投资283亿元,已到位各类资金20.67亿元(含转移支付),为种植基地建设提供强了有力的项目与资金支持。

  “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总书记问我们会不会坚持下去。我有信心继续干好农业,现在又有智慧农业等科技元素加入,信心更足了。”戴宏说,基地还将启动高标准农田、农事服务中心、灌溉水系、育秧大棚、智慧农业推广等项目的改造升级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他计划今年再适当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配套助力 完善产业链

  要想种出优质稻,种子从哪里来?走进位于园区的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个容纳7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的宝库。有了产业园扶持100万元建立实验室,改进设备,如今这些种质资源能在库里睡上15年。

  桃花源公司育种负责人贾先勇介绍,公司立足常德,服务全国,是一家集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繁育生产、推广于一体的种子企业,先后选育的40多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通过国审和湘审。公司还建有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万亩,营销网络遍及全国籼稻产区。除了做好品种研发,该公司还坚持做好后续推广服务,通过组织观摩,加强生产全程技术指导等措施,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产业园约有1/5的水稻用的是我们公司的种子,我们会实时开展新品种指导服务,在数百个微信群中发布技术指导信息、病虫情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专门开设《今日说稻》栏目,还经常派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贾先勇说。

  据了解,近年来鼎城区依托种业企业,采取“科技创新联盟-种质资源库-新品种基地-商业化育种”的推进方式,建设商业化种质资源保护中心1000平方米,建成科研育种基地230亩、制种基地3000亩,先后研发多个新品种,为当地水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一粒粒水稻要去向哪里?在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刚收割的稻谷堆成一座座小山,工人正忙着装车,抓紧把稻谷送往烘干厂房。烘干后的稻谷直接进入低温仓库存储,可以极大缩短水稻收割后晾晒的时间,确保秋粮颗粒归仓。除粮食烘干外,该公司还建立起了耕、种、收、售“一条龙”粮食供销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面积达5万多亩,服务农户5000多户。

  为让好米卖出好价,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品牌发展之路,注册商标,申报5个绿色食品认证,加强稻米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性监管,纳入全国和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同时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

  “名片”打造 延伸价值链

  鑫三香常德米粉集团负责人沈十美告诉记者,总书记2024年来常德时详细了解了早稻的加工情况。“总书记的关切,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作为米粉生产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好。”

  选米、浸泡发酵、磨浆……经过18道工序,常德米粉才制作而成。在鑫三香常德米粉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了一粒米到一根粉的演变,也了解到公司现有生产车间3栋、生产线18条,日销米粉30万-40万斤。

  好稻产好米,好米造好粉。常德米粉作为常德的一张美食名片,口感好、品质高,这离不开优质的稻米原料。“我们与园区内的农户、大米加工企业签订早稻种植基地合作协议,从原料上保证优产优质。我们做好精深加工,让一碗米粉联结起农民和企业,打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米粉产业链条每一环的参与者都能受益。”沈十美说。

  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负责人姜琴介绍,近年来,全区立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积极推进地域品牌打造,开展“两品一标”认证,严格按照常德香米全程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加工。下一步,鼎城区将继续做好品牌建设,加大科研攻关,不断改进优化生产工艺,做强金字招牌,讲好米粉故事。

  乡间冬意浓,坐落在草坪镇的稻作源民俗文化村是产业园农文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田里有一块未收割的稻谷,这是留给小学生农事体验用的。”稻作源民俗文化村负责人杨友莲告诉记者,作为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稻作源集稻作文化挖掘、教育、体验于一体,游客可以在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田园风光、购绿色产品、体验农事生活。文化村不仅吸引着当地游客和学生开展团建、研学,也吸引了许多新疆、四川等外地团队考察学习,乡村体验式游玩成为新风尚。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