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稳产保供

2024-12-19 09:39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梁木)
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稳产保供

2024年12月19日 09:39   来源:经济日报   

  应打好政策组合拳,稳面积、稳政策、稳粮价、强产业,推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粮食安全夯实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从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仍是明年工作重点。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保障粮食安全基础扎实,但面临粮食价格下行、产业效益低等问题,应打好政策组合拳,稳面积、稳政策、稳粮价、强产业,推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粮食安全夯实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稳面积。耕地是粮食稳产保供的根本。过去,大量耕地被征用建工厂、建房子,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为了确保耕地数量,我国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整补散等问题,耕地质量无法保证。应严守耕地红线不松劲,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切实做到数量平衡、质量平衡、产能平衡。强化耕地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进一步拓展耕地保护的思路与手段,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推进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研发与推广,把荒滩盐碱地改造成大粮仓,有效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

  稳政策。农民是粮食生产主力军,主产区是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应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主产区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持续性和稳定性。不断优化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粮食支持政策体系,有效稳定农民预期,让农民种粮更安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从单一纵向补偿向纵横结合补偿转型。加大中央对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奖补力度,逐步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县级平均水平;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深化产销区省际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合理分配,缩小主产区与主销区经济发展差距。

  稳粮价。粮食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粮食安全。今年粮食价格下行,主要是粮食供求失衡所致。应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努力促进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今年,我国充分发挥政策性粮食逆周期调节作用,夏粮收购期间增加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秋粮收购期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增加2024年产玉米收储规模,把握好粮食进口规模和节奏,有效抵御粮食价格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冲击。从目前来看,粮食宏观调控作用逐渐显现,粮食价格出现止跌企稳迹象。

  强产业。粮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是影响农民增收和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向主产区集中,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建设粮食品牌,促进主产区从卖粮食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从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型,从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转型。以粮食加工为引擎,不断延伸产业链,把更多产业链延伸环节留在农村,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参与更多产业链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增收致富。

  产粮大县是粮食生产主力军,是粮食稳产保供主要贡献者,是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载体。应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顺畅衔接,拓宽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空间,真正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