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生态如何孕育好产业

2024-12-18 08:46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乡村好生态如何孕育好产业

2024年12月18日 08:46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杨阳腾 郑 杨 喻 剑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各地该如何立足自然、人文特色资源,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广东清远市清新区,近年来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发掘当地资源禀赋,提升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努力走出多路径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

  驾驶皮艇在森林峡谷中穿梭、在农家乐尽享桂花鱼等土特产、在田间地头体验采摘乐趣、在特色民宿感受乡村的静谧闲适……清新区地处广东省清远市核心区域,当地近年来锚定“清远城乡融合先行区、广州都市圈北大门、融湾崛起主力军、湾区休闲旅游首选地”发展目标,以改革为牵引,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如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1+1+1>3”的效果?广东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战略背景下,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并于今年8月确定在清远市清新区等地打造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记者日前走进清新区,一探这座“山水之城”的农文旅融合之路。

  以农带旅 业态向新延展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种“农业+文化+旅游”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但并不是三者的简单结合。

  “真正的农文旅融合项目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牢牢把握‘农’的根本。”清新区委书记刘建俊说,清新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区,资源丰富,有闻名全国的“清远鸡”“桂花鱼”等。当地通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努力为农文旅高质量发展开新路。

  “最是北江风味别,酒中新得桂花鱼。”清新区是广东桂花鱼四大主产区之一,也是广东桂花鱼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区域。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养殖技术,清新桂花鱼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知名品牌。2019年,清新区成功申报清新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粤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厂,拥有年加工量达3.5万吨的桂花鱼加工生产线以及容量为6000吨的冷库,推动桂花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布阵收网、围拢鱼群、挑拣分桶、装车运输……在清新区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产养殖基地,一条条肥美的桂花鱼从这里出发,变成当地的“活招牌”。清新区渔业加工流通协会会长周伟华一边向记者展示桂花鱼预制菜产品一边介绍,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区正大力推动桂花鱼产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品牌化、数字化、产业化发展。

  2023年底,清新区启动第二届桂花鱼产业发展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年10月。通过发展休闲渔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清新区将桂花鱼养殖、观赏、文化体验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打好“美食+旅游”组合拳,做大做强桂花鱼这一新名片。

  其中,“游清新山水 品桂花鱼鲜”桂花鱼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一经发布,游客便从四面八方“寻味”而来。“我是专门为桂花鱼、清远鸡来的,在这里赏美景、品美食,非常惬意。”来自广州市的游客刘凯表示。

  “很多游客来清新区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当地美食。”从事多年导游的林佳佳告诉记者,旅行社会根据游客对美食、文化、自然风光等要素的需求设置专属旅行线路来满足游客。

  刘建俊说,清新区正依托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清远鸡、桂花鱼、南药、丝苗米4个20亿元级产业集群;成功打造清新碌鹅、中宿麻鸡、泓海桂花鱼等预制菜品牌,带动当地农特产品“出山入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消费升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带动数字化农文旅新业态发展。

  文化是农文旅融合的灵魂核心。近年来,清新非遗民间工艺正通过传承人与游客的互动,重焕生机。“我们现有3项省级非遗项目,通过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不断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清新区文化馆原馆长陈露说,这些非遗项目与清新地域悠久的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以非遗项目沙河鸟笼工艺为例,这是清新区禾云镇沙河片区一带的传统草竹编织技艺,制作工序繁多,只有老师傅才能制作出上乘鸟笼。非遗传承人李益成正是其中之一,“我制作的鸟笼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而让更多人知晓清新、来到清新”。

  目前,禾云镇沙河片区约有300家鸟笼手工艺家庭作坊,年产值达800多万元,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传承技艺,工艺人还思考如何让沙河鸟笼更好迎合市场需求、更具生命力。在太和镇太和古洞风景区的有居民宿内,建成了一条“鸟笼长廊”,沙河鸟笼被改造成精美灯饰,展示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清新区还结合鸟笼元素打造出微型鸟笼旅游手信。沙河鸟笼不再仅仅是传统手工艺品,还成为清新区特有的文化名片。

  改革发力 激活沉睡资源

  俯瞰三坑镇三禾·稻里乡村酒店,犹如藏在田海间的美丽一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去年还是一个“空心村”。

  三坑镇副镇长王川东说,在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背景下,镇里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在建设三禾·稻里乡村酒店项目中,采取政府风险兜底机制,由镇属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三和村集体及村民签订土地、房屋租用合同,对闲置用地、旧农房、鱼塘等资源整体打包流转,并通过镇属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企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先行垫付租金。

  “这样打消了村民对企业租地可能带来的法律纠纷、经济损失等顾虑。”王川东说,三坑镇在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与“居住安全”前提下,对旧农房改造升级,三禾·稻里乡村酒店成为清远首个由空心村整村改造而成的民宿项目。

  走进大角禾场民宿,上百亩四季皆有的绿色果蔬可供采摘。该民宿经理曾力介绍,结合清远五大百亿元农业产业,这里成功打造出农场到餐桌一站式模式,成为珠三角地区游客青睐的原生态民宿之一。

  暑假期间,浸潭镇下迳村的汤泉民宿迎来不少游客。20多个汤泉池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脚下,潺潺溪水顺流而过,四周绿树环绕,游客一边泡汤泉,一边欣赏周边高山、溪流、农舍,令人流连忘返。

  下迳村这个藏在粤北深山里的小村庄,曾因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一片空旷寂静,等待着被唤醒。在“头雁”邹瑞文的带领下,下迳村统筹整合村集体和村民手中的资金、土地以及闲置农房等资源,流转发展蛙稻共生项目、入股小华山汤泉景区、整合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如今的下迳村是清远市乡村旅游打卡“网红点”,也是清新区持续推进农村土地资源活化利用的生动写照。

  为助力农文旅产业发展,清新区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民宿贷”“美丽乡村贷”“乡村岁月贷”等金融产品,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仅清新农商银行,近3年授予“文旅贷”“民宿贷”等贷款金额达7.4亿元。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清新区还结合实际改革破题。比如,三坑镇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圩镇改造和清新温矿泉旅游综合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旅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据统计,清新区现有备案登记民宿128家,其中精品民宿22家、客房总数1800多间,主要分为温泉型、山水型和田园风光型。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十大民宿集群,清远清新温泉民宿集群榜上有名。

  通过探索农村“三块地”(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清新区建立了碎片化土地置换、连片整治整合制度,将依法收回、整治连片的闲置宅基地、废弃或低效公益性建设用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尤其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当地加大改革发展力度,不断盘活山水资源,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今年1月至6月,清新区共接待游客157.74万人次,同比增长21.25%;旅游总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24.84%。

  农村发展改革壮大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清新区19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443万元、村平均收入达44.2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35个。

  突出特色 讲好文化故事

  从惊险刺激的山水漂流到休闲舒适的温泉民宿,再到亲近自然的户外露营……作为清远市乃至广东最热门的文旅目的地之一,清新区做强“漂流+温泉”水文化经济,努力打响特色旅游品牌,其中以温泉、漂流最为有名。清远是全国首个被授予“中国漂流之乡”的地级市,而清新区是清远漂流旅游的核心景区。

  作为华南地区的老牌漂流景区,古龙峡景区山高林密,悬崖对峙,河道被“森林隧道”重重包裹。与有些漂流地的夏日暴晒相比,这里年最高气温仅为22℃,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古龙峡漂流还成功挑战“世界最长的自然水域竞赛河道”“世界落差最大的自然水域竞赛河道”两项世界纪录认证,赛道全程6063米,落差达378米,最快时速达72公里,在飞舟浪尖的激荡中,游客可以尽情体验“浪尖上的过山车”的快感。

  2024年广东·清远漂流文化旅游季暨广东省漂流大赛在古龙峡景区举办,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今年国庆假期,清新区累计接待游客39.28万人次,其中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89万人次,同比增长19.36%,实现旅游收入3.95亿元。

  清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臻燊介绍,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古龙峡、玄真古洞、笔架山、清泉湾、万里山影五大漂流景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连续22年举办漂流文化旅游季活动,大力发展激情漂流、水上运动等旅游项目,推动古龙峡景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清新玄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伟雄说:“选择在清新区发展,看中的就是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当地政府对民宿企业的支持。我们注重打造大文旅概念,除民宿以外,还有水上乐园、漂流、卡丁车、营地等项目,提供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文化旅游。”

  王川东说,三坑镇作为广东省水质最好、储量最大的温泉地之一,日开采量可达1万立方米,目前已培育出一批具有清新特色与高品质标准的乡村酒店(民宿)品牌,2023年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

  依托三坑镇优质温矿泉资源,清新区以河中温泉旅游区、新景泉温泉度假区和大角禾场生态度假村为核心,构建起“药、医、泡、游、食、养”六位一体的温泉康养产业体系,实现“水文化”向“水经济”有效转化。作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温泉之城”,清新温泉产品注重康养、休闲、拓展,与商务会议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文化品牌。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清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清新区旅游资源以自然生态型为主,尤其是漂流景区和温泉景区的淡旺季差异明显,全时全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农文旅融合程度不高,乡村酒店(民宿)存在“同质化”现象等。

  如何增加农文旅的文化“含量”?如何提供差异化产品供给?杨臻燊表示,清新区将通过挖掘、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突出当地具有特色的农耕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设计一系列沙河鸟笼、笔架茶、蒲坑茶等非遗文创产品,打造多彩的文化研学旅游品牌;通过举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三坑温泉季暨民宿体验活动、桂花鱼节、农民丰收节、汽车越野赛等系列活动,为经营者提供智库服务,为运营企业搭台,进一步丰富清新农文旅业态。

  如今,清新区努力讲好一只好鸡、一条好鱼、一仓好米、一罐好茶、一湾漂流、一池温泉的“清新六一故事”。推动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精品农家乐等建设,提升旅游民宿等级,创建乡村酒店(民宿)品牌,促进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推广“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餐饮+精品住宿+深度体验”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以全域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刘建俊说:“我们正以古龙峡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示范,瞄准打造好大湾区旅游首选目的地目标,按照‘半年漂流,半年温泉,全年民宿’的主题策略,推动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当好大湾区全季节旅游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