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首批爱媛果冻橙上市 果农喜迎丰收

2024-10-24 17: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秋风送爽,柑橘飘香。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青神爱媛果冻橙迎来了首批次的上市。

  10月23日,在青神县白果乡虎渡社区的柑橘种植基地,数十亩爱媛38号迎来了首批采摘季。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爱媛果冻橙挂满枝头,2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搬运、筛选、分拣、包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图为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爱媛果。王清/摄

  “今天我第一次卖果子就卖了两万多斤。因为这几年青神柑橘的名气越来越大,果子也很好卖,所以我们的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今年产量预计有10万余斤,大概收入40万元。今年靠卖水果把房子都重新翻修了一遍,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柑橘种植户兰洪兵笑着说道。

  据了解,青神县是眉山晚熟柑橘的重要产区,而爱媛38号作为当地的明星品种,更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图为果农正在对爱媛果进行打包装箱。王清/摄

  实际上,今年的爱媛果冻橙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前期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柑橘的生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许多果农采取了人工灌溉、喷灌等多种方式给果树降温“解渴”,但果园依然面临减产的压力。尽管如此,果农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精心管理,最终迎来了这一批次的丰收,并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前来购买。

  “听说青神的爱媛成熟了,我们专门过来收购,因为这里的果子味道比其他地方要好,受市场欢迎,卖得很好。我们每年都到青神买果子,300万斤到500万斤,包括爱媛、耙耙柑等品种。”柑橘采购商张红彬介绍说,他们购买的首批爱媛将销往湖北武汉市场。

  目前,青神县晚熟柑橘产业面积约为13.2万亩。随着首批爱媛果冻橙的上市,该县的柑橘产业也即将迎来销售旺季。(余文 陈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梁木)
2025两会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青神县首批爱媛果冻橙上市 果农喜迎丰收

2024年10月24日 17: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秋风送爽,柑橘飘香。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青神爱媛果冻橙迎来了首批次的上市。

  10月23日,在青神县白果乡虎渡社区的柑橘种植基地,数十亩爱媛38号迎来了首批采摘季。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爱媛果冻橙挂满枝头,2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搬运、筛选、分拣、包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图为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爱媛果。王清/摄

  “今天我第一次卖果子就卖了两万多斤。因为这几年青神柑橘的名气越来越大,果子也很好卖,所以我们的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今年产量预计有10万余斤,大概收入40万元。今年靠卖水果把房子都重新翻修了一遍,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柑橘种植户兰洪兵笑着说道。

  据了解,青神县是眉山晚熟柑橘的重要产区,而爱媛38号作为当地的明星品种,更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图为果农正在对爱媛果进行打包装箱。王清/摄

  实际上,今年的爱媛果冻橙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前期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柑橘的生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许多果农采取了人工灌溉、喷灌等多种方式给果树降温“解渴”,但果园依然面临减产的压力。尽管如此,果农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精心管理,最终迎来了这一批次的丰收,并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前来购买。

  “听说青神的爱媛成熟了,我们专门过来收购,因为这里的果子味道比其他地方要好,受市场欢迎,卖得很好。我们每年都到青神买果子,300万斤到500万斤,包括爱媛、耙耙柑等品种。”柑橘采购商张红彬介绍说,他们购买的首批爱媛将销往湖北武汉市场。

  目前,青神县晚熟柑橘产业面积约为13.2万亩。随着首批爱媛果冻橙的上市,该县的柑橘产业也即将迎来销售旺季。(余文 陈甜)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