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丰产增收有良方

2024-09-18 12:44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高原)
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内蒙古:丰产增收有良方

2024年09月18日 12:44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

  近日,走进内蒙古兴安盟乌兰哈达镇古城村,玉米长势正旺,不时可见植保无人机在农田上空来回穿梭,所到之处,阵阵白雾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之上。这是兴安盟为护航秋粮增产丰收,正在大力推广的“一喷多促”技术。

  “现在种地是密植,亩株数达到6500株左右,产量也比原先提高50%以上。原来干活一个人种30亩地就挺累,现在一个人种300亩地也相当轻松;原来打药人工背或是用四轮车,现在全是无人机飞防,省事、效果还好。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省肥省水……”村民申太杰满脸笑意地说,新农技、农艺的运用,实现种地省力、高效又增产。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万亩数智化农场示范基地的田间,酝酿着丰收的味道,有着高产“法宝”——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2023年,东北春玉米小面积、千亩方、万亩片单产最高纪录,以及内蒙古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均在通辽市产生。其中,万亩片最高产量出现在前西艾力村。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引进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后,每亩地能多种2000株左右的玉米,所筛选的品种成熟后含水量少,秋收时利用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效率高、省工省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马忠臣介绍。

  自2019年通辽市引进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以来,该市玉米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多次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方和万亩片大面积单产纪录。今年,内蒙古农牧厅在全区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1000万亩,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区11个盟市。

  单产提升是保障粮食丰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粮仓”,已连续6年粮食生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3年达到791.6亿斤,创历史新高。近10年来,内蒙古粮食增产中70%的增量来源于单产提升,且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据了解,内蒙古农牧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在2023年统筹8亿元资金基础上,2024年单产提升投入达到21亿元,特别是联合内蒙古发改委争取国家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资金达到13.5亿元,实施面积405万亩,体量和项目资金均居全国第一。去年以来,内蒙古各地集中精力打造了一批单产提升综合示范园区,在每个农业主产旗县基本建成1~2个综合园区,集中展示提单产综合技术。其中玉米大豆单产提升综合园区达到44个,总面积40余万亩。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内蒙古围绕“建良田、育良种、用良机、推良技、施良制”五方面提产要素,下足功夫集成融合单产提升技术。“良田”成“粮田”,全区推行“三打破、五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累计建成523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3350万亩,配备水肥一体化的达到2787万亩。“良种”产“优粮”,内蒙古连续3年,每年建设“看禾选种”平台60个,已优选出9种(类)粮油作物147个良种,带动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机”助“丰粮”,全区新增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和高性能播种机2.35万台,带动全区北斗导航精量播种达到1500余万亩,有效保障高密度情况下苗齐苗全。“良技”促“增粮”,通过推广11类作物27种技术模式,抓住合理增密、精准调控等关键环节,优化集成推广玉米密植、大豆大垄高台等高产技术。“良制”保“安粮”,内蒙古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全区服务面积超2800万亩。同时,今年内蒙古农牧厅确立“一作物一专家”的技术支撑目标,在7个种植领域与国家级院士或专家团队开展合作。

  内蒙古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志伟表示,目前内蒙古在玉米、大豆和马铃薯3个主要粮食作物上基本集成了行业内领先的技术模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模式,与常规种植相比,可提高500株到1000株,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每亩增加收益200元左右,今年全区应用面积将突破1000万亩。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模式和常规技术相比,亩产可达165公斤以上,增产率10%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化肥、农药用量降低5%以上。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与常规种植相比,可实现亩均节水10%、节肥15%、减药5%、增效10%,亩均增收400元以上。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