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五谷丰熟秋收忙(上)

2024-09-11 10:45 来源:内蒙古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梁木)
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 五谷丰熟秋收忙(上)

2024年09月11日 10:45   来源: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杨欣

  金秋时节,走进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蚕豆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一片绿意盎然,成片的蚕豆秧绿浪随风翻滚,一个个饱满的豆荚挂满枝头,700亩蚕豆长势喜人。一大早,工人们便开始了摘豆工作,或弯腰采摘,或忙碌地搬运着新鲜的蚕豆,田野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引入蚕豆作为特色高效节水作物进行培育,通过不断加大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和示范点建设,为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拓宽渠道。“虽然今年是第一次种,但因为前期的良好管护,蚕豆比较饱满、颜色鲜艳、口感软糯,亩产达到了1500斤左右,丰收的蚕豆销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蚕豆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杨南告诉记者。

  据了解,蚕豆种植基地是由该示范区福起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经营的,共流转土地2000亩,选用“陵西一寸大蚕豆”进行试种,并注册了“美人山沙漠翡翠绿蚕豆”品牌商标,为培育专属示范区优良品种打牢了基础,同时还实现了节水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蚕豆和玉米相比,每亩可以节省170方的水,而且蚕豆还有‘固氮肥茬’作用,可以实现农田轮替耕种,破解示范区‘玉米独大,结构单一’僵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该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农牧办主任阿拉腾巴根说。

  为了提升蚕豆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福起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蚕豆种植体系,采取“压茬收获”的方式,并且每茬销售方式都有所不同。第一茬精选鲜豆约400万斤,直接送上北上广餐桌;第二茬收获干豆约80万斤,与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农业订单;第三茬豆秸(豆秧)产量约280万斤,就近销售给周边养殖企业用作饲草料,让小蚕豆真正成为示范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下一步,我们合作社要继续提升‘美人山沙漠翡翠绿蚕豆’知名度,加深与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扩大种植范围至5000亩以上,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示范区建厂进行蚕豆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现一产多赢。”杨南说。

  武川县

  燕麦产业前景广

  □本报记者 王雅静

  风吹麦浪,燕麦飘香。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燕麦产业园落成、三主粮战略合作新产品发布以及三主粮核心养愈基地发布……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武川燕麦(莜面)文化节暨三主粮第五届燕麦节上,一系列重要项目相继发布,武川县燕麦产业又向新的台阶迈进。活动在释放产业信号的同时,也在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公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还能促进农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的双重目标贡献力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新中说。

  武川县是传统的燕麦种植地区,位于黄金生长带、地理过渡带、农牧交错带“三带合一”的燕麦绝佳生长地带,享有“燕麦之乡”的美誉。2024年全县种植燕麦35万亩。

  多年来,以三主粮集团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持续深耕燕麦产业,在地方政府、企业界、科研界的协同探索下,燕麦产业涉及种植业、加工业、市场营销、营养、康养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三产交融的产业生态和经济生态。

  由三主粮集团建设的武川县燕麦产业园,目前已建成产品研发和生产调度中心、原料收购和加工车间、燕麦良种仓库,9月开始试生产。据介绍,项目达产后,年培育燕麦良种2000吨,生产燕麦超微粉450吨,加工优质燕麦精粮1万吨,产值可达0.9亿元。

  该项目与中国燕麦荞麦科学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工作站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国家级燕麦科技小院深度合作,实现燕麦产业从种源繁育、基地种植、原粮仓储、产品研发、初深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就燕麦产业而言,我们要充分发挥内蒙古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种植环境、深厚的农业技术积淀和布局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自治区燕麦产业已经走上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快车道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燕麦产业数字化进程。”自治区社科联秘书长朱浪说。

  海南区

  葡萄藤下结金果

  □本报记者 郝飚

  金秋九月,又到了乌海葡萄收获的季节。走进海南区大大小小的葡萄种植园,色彩各异、颗颗饱满的葡萄挂满藤条令人垂涎欲滴,摘下一颗品尝,甘甜爽口,沁人心脾。

  从8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国庆节,是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的葡萄种植户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黄河村的葡萄熟了,闻讯而来购买采摘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大批外地订单通过微信也蜂拥而至。

  “这里葡萄品种多,味道特别甜,在乌海很有名,每年我都会来这里买葡萄。”在种植园里采摘的市民李静说。

  村里的种植大户王胜云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往返于葡萄种植园、家和汽车站。看着微信销售群里每天增长的订单,王胜云干劲十足。

  地处黄河岸边的黄河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几亩葡萄。1985年,王胜云家率先在村里种植了3亩葡萄。后来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丰富葡萄品种,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放弃玉米开始种植葡萄,村里还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30多年的发展,黄河村的葡萄也从单一品种发展到了20多个品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千余亩,年产量达100多万斤,全村种植葡萄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比超过一半。

  乌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达160天左右,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成就了海南葡萄的色泽鲜艳、香气浓郁。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构建“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特色旅游+葡萄文化交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壮大葡萄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延伸产业,推动高品质葡萄酒、鲜食葡萄、订单葡萄等联动发展。目前,海南区葡萄保有面积近万亩,品种有100多个,葡萄产量达300多万公斤,并拥有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等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产业已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势。

  奈曼旗

  锦绣海棠红似火

  □本报记者 鲍庆胜 实习生 刘昭磊

  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走进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博勒梯嘎查鸡心果林地,一串串红彤彤的鸡心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潘明星和工人们穿梭在林间,动作娴熟而敏捷,顷刻间,又大又红的鸡心果就被收入囊中,经过称重、装箱后发往各地市场。

  说起果园的经济效益,有着7年果树管理经验的果农潘明星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我通过考察,了解鸡心果市场前景好,同时适合在当地种植,就引进了7000棵树苗种植,前期不太会管理,后来加入了我们村的博勒梯嘎查鸡心果合作社,经过合作社的培训,我掌握了管理技术,目前30亩地迎来了盛果期,这几天我卖了9万多元,亩均纯收益可达3000元,剩下的40亩地明年也将迎来盛果期。”

  鸡心果又名锦绣海棠,因其果实形如鸡心,色如血,故取名为“鸡心果”。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土壤、气候条件,使当地的鸡心果色香味俱佳,维C含量是普通苹果的3倍左右。每到鸡心果收获的季节,多地客商如约而至。

  “我来这个地方收果有7年了,每年的收购量在100万斤左右。这里的鸡心果亮度和甜度都非常好,品质一年比一年好,在我们浙江市场广受欢迎。”浙江客商张先生介绍道。

  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引领。博勒梯嘎查鸡心果专业合作社就是一家致力于果农培训、技术指导、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合作组织。这几天,合作社2000亩鸡心果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每天都会有70多名工人摘果、装箱,带动了当地果农务工增收。

  张春香是博勒梯嘎查的村民,一大早她就和10多名工友一块来到果园,进行采摘、装箱。“家里有孩子,出不了远门,在这个果园干活,一天能挣150元。”

  近年来,奈曼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林果产业作为提升地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全旗鸡心果面积达7.8万亩,盛果期面积1.2万亩,总产量1200万斤,产值3600万元,鸡心果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小小鸡心果正成为奈曼果农的“致富果”。

  扎赉特旗

  榛子丰产促增收

  □本报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赖志强

  秋高气爽,兴安盟扎赉特旗万亩榛子迎来丰收季,采收工作全面展开,硕果累累的榛子林里满是喜悦的笑脸。

  在扎赉特旗蒙榛基地内,忙着采摘的榛农、来往忙碌的运输车以及铺满晾晒场的“金豆子”,构成了一幅忙碌的丰收画卷。采收回来的榛子经过晾晒、挑选、打包等工序后,被运往冷库保存,等待出售。

  这一丰收季不仅是对榛农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扎赉特旗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近年来,扎赉特旗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着力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增产增收增效,将“蒙榛”作为林草发展的主导产业。

  今年,扎赉特旗更是突破技术壁垒,在中心林场和小城子林场实现“蒙榛”本土育苗120万株,“蒙榛”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实现闭环发展。同时,在“蒙榛”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和抬田栽植模式,有效解决坡地水土保持问题。如今,榛子树不仅扮绿山岭薄地,还累计辐射带动周边1万余人就业,人均增收5000余元,引领扎赉特旗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基地种植榛子3500亩,能年产100万斤榛子,产值约1200万元,是去年总产值的一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榛子深加工,不断提升榛子的经济价值。”森泽公司蒙榛基地负责人韩龙说。

  “近年来,扎赉特旗累计发展经济林5.96万亩,林下种植中草药2.2万亩。自2019年引进‘蒙榛’栽植至今,依托兴安盟林草局木本油料建设项目,已累计发展‘蒙榛’种植达4万亩,”扎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胡格吉勒图说,下一步,扎赉特旗将立足本地实际,加强区域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一体化精深加工,补齐“蒙榛”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块拼图,着力将扎赉特旗打造成为中国“蒙榛之都”。

  商都县

  喜收旱作红芸豆

  □本报记者 郭奇男 商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琚中博

  眼下,正值红芸豆收获季节,走进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卯都乡卯都村刘柱兵家的旱作红芸豆田里,饱满的红芸豆犹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田野之间。

  刘柱兵今年共承包耕地600余亩,为响应商都县政府红芸豆种植的奖补政策,种植了180亩红芸豆。“今年种的红芸豆亩产130斤,虽然种的是旱地,但土地成片,土质肥沃,我家红芸豆品相非常好,粒大、圆润,按照今年市场价,至少能卖到4元一斤。”刘柱兵说。

  商都县作为乌兰察布市农业大县,一直凭借气候冷凉、土壤肥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其蔬菜种植更是享誉海内外,年产各类蔬菜10亿斤,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首都农产品应急供应基地和中央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近年来,商都县以大农业观为引领,兼顾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标,以实现农户增收为支点,以惠农补贴、科技助力、节水优先、宣传引导等措施为综合杠杆,撬动农业种植结构科学调配。今年,商都县种植旱作豆类20余万亩,同期种植面积增幅达100%。

  为让旱作农业耕作果实成为农户的致富依托,商都县协调各方力量“保价”护航。不仅增设了监督热线,还通过商都县妇联“巾帼农推官”直播间,打开线上线下杂粮杂豆双售模式,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丰收节”打好消费牌……积极下好助农一盘棋,让旱作农田种得下,让杂粮杂豆长得顺,让种植农户卖得好。

  商都县农牧局局长马晓强说:“我们会继续强化现代农业的多元属性,在做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换,把好生态节水关,铺好农户增收路,持续提升农业可持续能力,发挥好农业大县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