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倩倩
如果你爱吃烤肉,那么在饭店的菜单上你一定能看到紫苏。这种味道和薄荷有点相似,却多一丝香甜的植物,是我国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植物之一,也是一种特色油料作物。
在我国很早便有了紫苏入馔食的记载,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紫苏一直以来被当作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及香料,近几年,紫苏深加工产品因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越发受到关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完达山山麓,属典型半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桦南县立足自身发展基础,把握发展大势,制定以紫苏为主的“一主多元”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构建“紫苏+”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小紫苏-大产业-大经济”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种植规模化——
种植面积稳步提升
“小时候房前屋后或者菜园里面都会种一些紫苏,用来蒸豆包、炖鱼,当作调味料也十分可口。”50多岁的高玉财是桦南县孟家岗镇保丰村的种粮大户,讲起紫苏的种植,他开始回忆,2007年的春天他开始试种了20亩紫苏,效益不错。从此,他逐年增加种植面积,种植水平也不断提高,紫苏亩产量能达到100公斤,收成好的年头亩均收入可达5000~6000元。
多年的种植经历,使高玉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开始种植紫苏,孟家岗镇紫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他组建成立了桦南县玉财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此后,合作社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先后引进10余个品种,建设紫苏高产栽培示范基地,选育出“大粒白苏”“大粒灰苏”等优良紫苏品种。
2015年,保丰村建设了“桦南县创建紫苏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基地总面积320亩,开展对7个优良新品种的对比试验、种植密度、种植播期试验和各类土壤肥料种类、用量试验。
2017年,桦南县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补贴资金,保障农民基本收益,引导农民种植紫苏。2019年以来,累计争取补贴资金4000万元。“在过去4年的时间里,桦南全县紫苏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带动紫苏种植户1500余户,紫苏籽年产量达1万吨、紫苏梗1万吨、紫苏叶100亿片,形成了北纬45度寒地紫苏产业带。”桦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万良介绍,相关部门总结制定了紫苏种植规程,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推广农业机具,形成了一套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经验体系,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紫苏种植面积得以稳步增长。
据介绍,近年来该县年产紫苏籽占全国总产量30%以上,通过“龙头企业+高校+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保底+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紫苏种植户年均增收4万元。随着紫苏种植业逐步发展,桦南县从政策扶持、项目支撑、产业融合等方面着手,推动紫苏产业发展,累计争取资金近2亿元。目前,建设了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苏种植示范园、紫苏现代农业产业园、紫苏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培育了多个紫苏深加工龙头企业。
工厂智能化——
加工产业逐渐完善
紫苏独特的香味,使其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成熟的紫苏籽是可以榨出油的,而桦南县的紫苏籽质量兼优,更适合榨油。
“之前市面上的榨油机器,有榨亚麻籽油的,有榨葵花籽油的,却没有榨紫苏油的。因为紫苏内含有的α-亚麻酸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机器运转起来内部温度升高,油的品质就会受到影响。”桦南紫苏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张文鑫说,为了破解这个难题,2016年他们得到东北农业大学重点科研项目支持,设计了一台低温双螺杆压榨机,采用物理低温初级冷榨工艺,整个过程油不与外界环境接触,油的品质不会受到破坏,榨出来的油也能长期保存。
既然榨油是一项如此精细的工作,是否全部要靠人工操作来完成?面对记者的疑问,张文鑫介绍:在安装智能化系统之前,仅仅是榨油车间,都需要10到20个工人进行操作,耗时久不说,效率也不高。2023年,该园区申请了一套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平台。“这块屏幕上一共有4个画面,这个是压榨区域的,另外3个是精炼区域的。再看看这些纵横交织的管路,颜色也有红、黄、蓝、绿之别,表示水、空气、油路和蒸汽……车间内有82个启动设备和156个传感器,这些启动设备代替了人工,再由传感器向电脑传回实时监控的数据和画面。”站在车间的数字化控制台前,张文鑫向记者讲解:“这套系统既解决了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操作起来也相对便捷安全。现在车间里的榨油设备都由这台电脑控制,一个人负责机器的操作,一个人负责记录数据,还有一个维修人员,只需3个人就够了。”
“我们有两条数字化的灌装机生产线,南线和北线各一条。”从洗瓶到杀菌,再到灌装、旋盖、打码、贴标,每小时能完成3000瓶紫苏油的灌装。张文鑫指着一台机器说:“它能根据多种不同容量、不同形状的瓶子进行调节,从50毫升到500毫升的瓶子,都可以在这台机器上完成灌装。”
“虽然有机器,但贴标等环节还是靠人工来操作。”张文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联合其他企业引进智能包装机器人,预计在3个月后投入使用。“2023年我们年产紫苏籽油达到159吨,总销量达到37万瓶,今年的订单也在增加。以后就能减少人工了,一个机械臂,下瓶、包装、装车一体化完成,不久我们就能实现更加全面的智能化了。”张文鑫说。
据了解,桦南县目前拥有大型紫苏收购企业7家,加工企业11家,原料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紫苏的加工转化率可达45%,紫苏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先后获得绿色有机产品标识2个,紫苏产品研发专利2项。
全链条协作——
绿色产业迈向精深
“这台机器用来收集紫苏籽榨完油之后的饼粕,这些饼粕经过烘干后运到我们的紫苏养鸡场,在鸡的饲料中按比例添加,就形成了紫苏鸡和紫苏鸡蛋这条绿色产业链。”在桦南紫苏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采访时,张文鑫的这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于是来到了位于桦南县孟家岗镇四方台村的紫苏养鸡场。
“这里能容纳4万只鸡,产蛋周期在7~8个月。别看产蛋量比普通蛋鸡稍低些,但每颗紫苏鸡蛋在市场上能卖到2元。”工作人员张宏臣正在鸡舍里整理鸡蛋,按钮轻轻一按,里面的鸡蛋就从一排排整齐的卡槽里轻轻滚落在托盘中。这些鸡蛋经过码放、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后,最终出现在商店的货架上。“仅是今年端午节,紫苏鸡蛋就卖出了90多万枚。”张宏臣说。
除了紫苏鸡和紫苏鸡蛋,桦南县依托当地企业研发了紫苏月饼、紫苏蜂蜜、紫苏煎饼、紫苏酱、紫苏汤圆等10大系列共120余款单品。“就拿蜂蜜来说,在桦南森工林业局胜利林场,我们建立了150多平方米的蜜蜂养殖基地,10余人管理500多箱蜜蜂,每年紫苏的盛花期大概有7~10天,这就是紫苏蜂蜜制作的好时节,年头好的时候一箱蜜蜂能采150斤左右。”胜利林场技术人员张福祥说。
“2020年,我们与江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了紫苏品种对比试验基地,为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数据。建立了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紫苏品种研究所,制定了紫苏籽油压榨团体国家标准。”杨万良介绍,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该县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紫苏新产品,推广稞高、结实多、不炸荚、不落粒的优良品种,亩产单产大幅提高。
近年来,桦南县大力传承与弘扬紫苏文化,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等专业认证,支持企业建设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目前,该县的紫苏籽以原料方式销往辽宁、天津等地,并出口国际市场。同时,线上开通了旗舰店,紫苏系列产品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