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镇种菌记

2024-08-12 10:37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梁木)
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曾家镇种菌记

2024年08月12日 10:37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土陶锅里泉水沸腾,放进鸡块、姜片、葱段、羊肚菌等,煨上两小时,汤浓香溢——由虎峰山泉水、土鸡、羊肚菌熬制的鸡汤上桌了。这是虎峰山石头院主理人刘立建开发的新菜品,不少游人慕名而来,光这一道菜每月就能增收一万多元。

  重庆市高新区曾家镇下辖6个行政村,城市规划区范围外有虎峰山、白林、农安等村,占辖区面积近45%。随着西部科学城的建设热潮涌起,这些山村怎么发展?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近日,记者走进曾家镇,上山下村,听一朵菌变成村民口袋一块“金”的故事,看虎峰山村干部群众怎样走出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村村携手走新路

  丰收时节,虎峰山野,香果满树。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虎峰山桃、白林脆冠梨等优势农作物。

  怎么让村民腰包更鼓?虎峰山村党支部书记官中举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去年4月1日,他和隔壁福来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先的一次聊天,有了答案——“山上能长出野生菌,为啥我们不能自己种?”如果在山上种高附加值的羊肚菌,既不占耕地,又能充分利用资源,简直是双赢。随即,种菌成为破局之选。

  “搞林下种植,福来村全都已‘农转非’,早没地了。”张朝先猛呷了口茶。

  “我们虎峰山村有,正好前些年退耕还林闲了不少,还可以带动我们1000多村民一起搞!只是听说这个种植难度大……”官中举激动地站了起来。

  “好,你等下!”张朝先放下茶杯,抄起手机拨通了“柴哥”的电话。柴哥是早年因福来村征地拆迁,赴外地种菌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柴正梦。

  “虎峰山植被深厚,落叶长年堆积在林间,是天然的肥料,水源也丰富,种植羊肚菌条件极佳,十分难得,不管从产值还是食用价值来说,外地大棚环境都比不了。”柴正梦接到电话,没有犹豫。

  随后,曾家镇以党建统领撮合福来村和虎峰山村,以“一村出钱一村出地”的方式进行联手——福来村以村集体企业出资,虎峰山村以土地作价入股,返乡创业的柴正梦则以技术入股参与管理,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菌菇林下种植,就这样开干了。

  成功试水菌变“金”

  菌菇提高价值的关键在于野化,以羊肚菌来说,野化后每斤可从80元升至150~220元。但到底能不能野化成功?官中举其实心里还是没底。

  “种鸡枞嘛,成本便宜些。”“对头,要是亏了也亏得起!”但一盘算,光种子钱还要4万,这对初创期的他们来说不是小数目。

  于是,官中举带团队在虎峰山精心选好10亩“试验田”,4月20日,正式下种。为啥这么快?他们说,“方向对了就开干,等不得。”

  6月,小伞苞慢慢穿透晨间薄雾,终于变成一朵朵茁壮的菌菇!试种成功的喜悦,让团队继续探索生态资源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可一盆凉水随即泼来——“你这些秧秧整得出来羊肚菌?”“我还不如种点包包白(圆白菜)。”面对动辄上千元的种子投入,村民还是没什么信心,不为所动。

  “走,上门!”官中举带着种子挨户叩门,“试试嘛,种不出来都没事,有收成我们还可以保护价收购……”

  村民刘利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就听说羊肚菌吃了好,现在有免费种子和技术支持,就种了半亩。”她的几户邻居也在她的带动下加入了进来。

  村民张孝如路过,看到官中举汗流浃背地忙活着,也看出了门道,打起致富“算盘”:羊肚菌一两百元一斤,3个月种得成,就算种不出来,日结的劳务费还有一百多元,光这块就有几千元,还是有赚头。张孝如笑呵呵地说:“屋头几亩地一直荒着,种来试试。”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试水。

  2023年底,虎峰山村又传来好消息:羊肚菌大面积野化成功,230亩地里结出3万多斤羊肚菌,产值近500万元。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带动村里约40人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人均增收数千元。

  产业链逐渐成形

  望着日渐挺拔的菌菇,官中举又陷入思考:山上的菌,拿出去加工卖,我们没有议价权,如果不把产业链留在山上,就失去为村民提供更多增收的渠道。

  “必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经上会讨论,他们决定分几步走。

  沿松林地路边点状播种,让游人免费采摘,体验野外拾菌乐趣,拉动生态游,形成口碑;集中规模野化种植,细分鲜菌现采和干菌礼盒两种产品出售,丰富“虎峰山”自主鲜货品牌种类,打造高品质有机产品。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有个直观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山上停车场收入同比增长超50%。

  同时,“微笑曲线”也在持续拉长。

  一头是把握种子源头。柴正梦把高品质原种在无菌恒温室培育,不仅成本更低,种质也更好,良好生态基础加持下,虎峰山林下羊肚菌最高亩产达到500斤,产量、口感、品质均远超大棚种植。

  另一头,一条产业链也逐渐成形。本地产、本地再加工增值——在曾家镇牵线下,山上不少民宿的餐桌上,羊肚菌新菜品频频出现,增收同时也赚足了口碑,拉动山上的整体经济。

  官中举也不忘搞研发——按季节立体差异化培育其他菌类,上半年可采摘黑皮鸡枞、赤松茸、榆黄菇,下半年则主打羊肚菌;羊肚菌酱和酒也在谋划中,既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能力。

  这段时间,持续几天高温后,基地内一串串像“门帘”样的菌包挂在半空,阵阵菌香扑鼻而来,一簇簇榆黄菇探头而出,长势喜人。

  张孝如在林地翻着土,今年他又找基地要了些种子。他说,下半年又有几十户村民加入进来。

  看着试种的两袋黄金菇冒出了金色的头,刘利马上发了朋友圈:“有点小惊喜,准备继续跟进。”

  柴正梦早早来到山上,看看湿度温度,看着桃红侧耳小苗慢慢萌出,像望着精心照料的孩子,眼里满是笑意。

  官中举和张朝先正商议着引入战略投资,扩大规模,谋划大农业发展。他们望着近万亩的葱郁林地,地里长的、树上挂的都是金灿灿的果实,那也是村民的致富希望。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