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苹果树管理的关键时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越发忙碌起来,梳理调研内容、讨论科研课题、进行技术指导,一项项工作填满了他的日程。
“一定要清理掉分布不合理的枝干,调整果树枝量,通风透光才能结出品质上乘的果子。”日前,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河北智图现代农业园区的苹果种植基地内,孙建设在现场为果农讲解着如何给苹果树修枝抹叶,还不时地进行修枝整形示范操作。
今年67岁的孙建设,是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兴农“太行山道路”的首批实践者之一,1982年从该校毕业后他就投身于太行山开发技术研发。2013年起,他和团队在顺平县创建了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驿站创建仅4年,便建成了850亩核心示范园,影响带动周边果园3500亩。不仅让6500多名农民受益,还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员参观考察,培训技术骨干1000多名,受训从业农民逾万人次,连片发展苹果园两万多亩。2017年,保定市人民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签订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一批“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农民相互连接协同的高效平台。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孙建设更加关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出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好地方经济的议案。“河北农业大学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正在优化专业设置,做好专门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学农爱农、掌握先进技术和熟练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孙建设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名老河北农大人,一定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好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服务好乡村产业振兴。
结合工作实践和履职体会,孙建设表示,他今年将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提出建议:通过培养高素质农民,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以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开展规模化种植,延伸产业链条,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造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集群,持续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