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的有效方法,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是为了让村民生活更美好,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介绍,互助县拥有厚实的农业基础,耕地面积占青海省的八分之一。近年来,互助县因地制宜培育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业、以供港蔬菜为主的高原冷凉蔬菜种植业、以土族盘绣为主的民族手工业、以青稞酒酿造为主的青稞产业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县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持续增加。
王国栋代表介绍,2023年,互助县接待游客35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41.2万人次,实现收入7.08亿元;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5万吨,销售额达17亿元;各类盘绣产品销售收益达2127万元,土族盘绣入选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青稞酒原酒产量1.65万吨,产值达7.02亿元。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5983元。
“不过,互助县现有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产业带动能力比较有限。此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就业渠道窄、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王国栋代表说。
王国栋代表表示,今年互助县将立足本地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为产业发展做好谋划、为农民致富找准门路,让乡村特色产业“活下来”、产品“走出去”、农民“富起来”。(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