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1岁,虽然头发已经开始变白,但感觉自己还很年轻,仍有很多事情要做。
自2009年起,我参与了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设立的首家科技小院建设,已经在曲周工作十几个年头。科技小院是在农村生产一线的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如今,科技小院模式不仅推广到全国,还走出了国门,我感到非常荣幸。
2023年,科技小院做出不少新成绩。比如,在曲周县的帮助下,我们在白寨镇和南里岳镇建立绿色高值蛋鸡科技小院。这两个乡镇是养鸡大镇,但因当地种植业与养殖业脱节,养鸡场中产生的大量鸡粪被白白浪费。科技小院安排了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研,以种养高效结合为突破口,对饲料、圈舍、粪便、种植等环节进行绿色处理,从而形成有机循环模式,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我们还在曲周县千亩示范田开展了“四密一稀”粮食种植新方法实验,并取得初步成功。曲周位于黄淮海地区,作物生长季气象灾害频发,且多发高温干旱、局部雨涝和大风天气,容易引发农作物地倒伏和病虫害,造成粮食减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利用卫星导航播种,指导示范农户开展“四密一稀”条带种植,即每种4行小麦预留1个空行,小麦行距10至12厘米,空行行宽24厘米。经过测算,按照这种种植方式,每亩小麦产量不仅增加50多公斤,还降低倒伏率30%以上。
科技小院还是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如何把科技小院模式更好地推广出去?这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科技小院经常邀请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农业院校的师生来曲周观摩指导,还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师生走出曲周参加学习交流会。2023年,这样的学习交流会,我们成功举办了20多场,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推广方法,如田间观摩会、农民培训、科技广播、科技种植大赛等。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寄语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为我们驻扎农村一线、服务“三农”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新的一年,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继续努力。小院虽小力量却大。做好一个科技小院能带动一方产业,辐射广大农村地区。我们将在曲周打造更多特色小院,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