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京津冀、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简称“基金会”)立即启动洪涝灾害救援响应机制。截至目前,基金会已派出14支救援队伍,建立多个工作站,助力河北涞水、阜平、临城等受灾脱贫地区抗洪救灾,全力开展一线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紧急救援物资援助等行动,并发起重振家园——以工代赈家园清理项目。截至8月11日18时,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洪涝灾害救援行动已得到中国一汽、安踏集团、联想、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及爱心人士的支持,累计认捐资金和物资总额超过1.3亿元。
自汛情发生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迅速开展灾情调研与需求评估,紧急调运物资驰援受灾地区。到8月11日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为灾区发放发电机、挖掘机、装载机、抽水泵、人道救援应急箱、食品、饮用水等多类物资共7.43万余件,发放范围包括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90余个乡镇(街道)530余个村(社区)和45个安置点(学校),共计28.5万余人次。
72岁的河北省阜平县吴王口乡的周峰(化名)老人,在乡里做了40多年村医。他家的房屋在此次洪灾中被冲成危房,一楼的药品和生活用品、粮食等都被洪水损毁。当工作人员把物资交到老人手中时,老人表示:“感谢基金会帮助我恢复正常生活,我也希望能尽我所能,为村里生病的群众出一份力。”
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中学安置点有500多名受灾群众,大多是从千户营乡转移出来的,且老人偏多。脱贫户83岁的张翠青奶奶和52岁的儿子住在安置点,8月8日中午,她在领到基金会工作人员发放的自热米饭后说道:“今天已经是我来安置点的第六天了,在这里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有时候比家里吃得还好,现在就希望灾情能早点过去,重返家园。”
8月9日,针对洪水刚刚过去的河北等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社会多家爱心机构、爱心人士,共同发起重振家园——以工代赈家园清理项目,通过补助村民投工投劳以及补贴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的方式,支持村庄加快清淤除污,帮助受灾严重的村庄恢复生产生活。目前已确定河北省412个重振家园——以工代赈家园清理项目村,其中脱贫地区有阜平县50个村,涞水县40个村,涞源县50个村,临城县30个村,蔚县20个村,易县40个村,赵家蓬区40个村,涿鹿县20个村。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阜平县平石头村第一书记王德涛介绍,受山洪影响,村内道路、护堤损毁严重,村内河道大范围淤积,大量泥沙、石头、树干散布各处,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民宿产业是平石头村脱贫的主导产业,此次汛情致使村内基础设施等严重受损,民宿接待能力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劳动力将短期缺乏收入来源。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村里目前已有十几位脱贫群众投入灾后修缮和重建工作中,这大大缓解了因灾误工村民面临的困境。
目前,项目标准为单个村庄5万元,其中用于租赁设备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总资金的50%,村民参与家园恢复的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天不超过80元。
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把救灾力量向京津冀、东北等受灾严重地区倾斜,根据灾情深入做好救灾工作,精心组织救灾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实施好重振家园——以工代赈家园清理等项目。同时,我们还将尽快启动灾后重建评估工作,支持受灾的脱贫地区尽快展开恢复和重建,防止脱贫人口因灾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