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3-05-25 09:2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讲述人:浙江省宁波市湾底村党委第一书记 吴祖楣

  在湾底村当了40多年的基层干部,我的信念是:党的领导不能松,带领全村发展致富的责任不能丢,发展为民的方向不能偏。秉持这个信念,我们思变创新、与时俱进,让湾底村的每一步发展都能看到未来。

  过去的湾底村,是真的穷。村里有8个自然村,没几间像样的房子。一下雨,很多人家里不得不摆上接水的塑料盆。那时出村去城里,得要靠摆渡。

  “穷则思变”。1979年,我被选为生产大队队长,在大队破仓库的围墙上写下了一人多高的这四个大字。我当时就想,湾底是我们的家,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建设好,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好。

  可是,突破“穷”围靠什么?现在回头总结一下,几十年的发展一靠特色产业,二靠集体经济。

  1982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办厂。从年产值不足10万元的锉刀作坊起步,逐渐创办了雨衣厂、五金加工厂等集体企业,一点一滴积累集体资产。

  1993年,乡镇企业转制。我们提出了“创业万岁”的理念,先后收购了电子元件厂、木器厂、毛毯厂、织带厂4家乡办企业,组建了天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2001年,湾底村的村集体经济达到了8000万元。钱包鼓起来了,要开始改善村民的生活,我们就提出了“人民第一”的理念。同年,村里拆除了7个自然村的6万多平方米旧房,进行新农村建设,还保留了西江古村,结合旅游进行开发提升。

  朝着这一方向,我们结合村子特色成立了天宫庄园旅游休闲有限公司,开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同时开发西江古村。之后,我们开拓三产服务业,建成天宫玫瑰园酒店,投资3亿元合作打造蓝青小学,又出资5900万元建造文创产业基地。现在,村内有餐饮、民俗、教育等多样化服务业态。

  “穷则思变”“创业万岁”“人民第一”三个理念,指引并陪伴着我们村的“三次创业”。2022年,湾底村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这是我们面向现代化的第四次创业的契机。我们开始探索未来乡村的“一统三化九场景”,即以党建为统领,实现村庄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重发展,不仅重视交通、建筑、低碳等硬场景的建设,更是在治理、邻里、教育、创业、健康、服务等软需求方面实现村民的美好追求。在追寻乡村振兴的共富路上,我们要让幸福不断扩容。

  (光明日报记者曾毅、光明日报通讯员陶潇迪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5日 05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景远)
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三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05月25日 09:2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讲述人:浙江省宁波市湾底村党委第一书记 吴祖楣

  在湾底村当了40多年的基层干部,我的信念是:党的领导不能松,带领全村发展致富的责任不能丢,发展为民的方向不能偏。秉持这个信念,我们思变创新、与时俱进,让湾底村的每一步发展都能看到未来。

  过去的湾底村,是真的穷。村里有8个自然村,没几间像样的房子。一下雨,很多人家里不得不摆上接水的塑料盆。那时出村去城里,得要靠摆渡。

  “穷则思变”。1979年,我被选为生产大队队长,在大队破仓库的围墙上写下了一人多高的这四个大字。我当时就想,湾底是我们的家,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建设好,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好。

  可是,突破“穷”围靠什么?现在回头总结一下,几十年的发展一靠特色产业,二靠集体经济。

  1982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办厂。从年产值不足10万元的锉刀作坊起步,逐渐创办了雨衣厂、五金加工厂等集体企业,一点一滴积累集体资产。

  1993年,乡镇企业转制。我们提出了“创业万岁”的理念,先后收购了电子元件厂、木器厂、毛毯厂、织带厂4家乡办企业,组建了天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2001年,湾底村的村集体经济达到了8000万元。钱包鼓起来了,要开始改善村民的生活,我们就提出了“人民第一”的理念。同年,村里拆除了7个自然村的6万多平方米旧房,进行新农村建设,还保留了西江古村,结合旅游进行开发提升。

  朝着这一方向,我们结合村子特色成立了天宫庄园旅游休闲有限公司,开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同时开发西江古村。之后,我们开拓三产服务业,建成天宫玫瑰园酒店,投资3亿元合作打造蓝青小学,又出资5900万元建造文创产业基地。现在,村内有餐饮、民俗、教育等多样化服务业态。

  “穷则思变”“创业万岁”“人民第一”三个理念,指引并陪伴着我们村的“三次创业”。2022年,湾底村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这是我们面向现代化的第四次创业的契机。我们开始探索未来乡村的“一统三化九场景”,即以党建为统领,实现村庄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重发展,不仅重视交通、建筑、低碳等硬场景的建设,更是在治理、邻里、教育、创业、健康、服务等软需求方面实现村民的美好追求。在追寻乡村振兴的共富路上,我们要让幸福不断扩容。

  (光明日报记者曾毅、光明日报通讯员陶潇迪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5日 05版)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