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2022年09月13日 10:27   来源:经济日报   郭 珍

  要对农田水利设施设计、建造及运行、使用和维护等各阶段进行有效治理,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应着力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效果;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推广新型农田水利设施。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夏季,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灾害给秋粮丰产丰收带来不小挑战。不过,通过新建农田水利设施、有效利用已有农田水利设施等一系列举措,秋粮生产依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未来一段时间,还需筑牢粮食丰产丰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基底,增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韧性。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微型水利项目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农田水利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但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率仍有待提升。目前,农田水利项目繁多,这些项目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由于缺乏统筹,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出现。在设计与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时,往往缺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充分考虑,造成建造的农田水利设施灌溉排涝效果大打折扣。重复建设与排灌效果不佳,导致有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利用效率不高,既增加了农户的灌溉排涝成本,也降低了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存在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大、中、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构成,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总体效果的发挥。目前,在国家提供了大量农田水利设施后,农户难以管护好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影响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对此,还需对农田水利设施设计、建造及运行、使用和维护等各阶段进行有效治理,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旱能灌、涝能排”,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效果。要构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部门会商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与协同,避免农田水利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以及农作物种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案,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能利用且能低成本利用的农田水利设施。

  其次,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推广专业化、市场化管护模式,解决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难题,保证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投保等方式,引入服务公司或保险公司,对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物业化、专业化管护,提高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

  最后,推广新型农田水利设施。我国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管理性缺水并存,这将进一步放大气象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增强粮食生产应对气象干旱的能力,既要开源更要节流。在有条件的地方,如农地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地方,应多渠道推广以低压管灌、喷灌、微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灌溉智能管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

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2022-09-13 10:27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