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见证十八洞村的蝶变

2022年07月28日 10:2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讲述人:湖南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侯桂青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原排碧乡)十八洞村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的历史跨越和深刻转变,创造了湘西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有幸见证了十八洞村的蝶变。

  2013年以前,十八洞村因群山阻隔,交通不便,人们生活非常贫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三怕:一怕养猪猪太壮,交通不便运不出;二怕孩子成绩好,考上大学送不了;三怕家人有病患,生病住院治不起。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实地调研,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自此,拉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新的序幕,吹响了全国精准扶贫最嘹亮的号角。从这一天开始,十八洞村走出大山,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通过9年的发展,十八洞村形成了乡村旅游、猕猴桃、苗绣、山泉水、劳务经济等多个产业。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1年的20167元,村集体经济由2013年的零元增加到2021年的268万元,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十八洞村紧扣精准魂,除去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走稳特色路的精准扶贫经验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八洞村成为国际减贫交流基地。

  近年来,我们立足十八洞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休闲农业发展优势、传统苗寨风貌和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为核心,集红色教育、研学旅游、餐饮文创、农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1年6月,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获评国家5A级景区,十八洞村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现在,十八洞村民做苗绣、开农家乐、办民宿、经营电商、做导游、当厨师,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洋溢在每一个村民的脸上。

  (光明日报记者龙军、禹爱华、赵嘉伟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8日 05版)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见证十八洞村的蝶变

2022-07-28 10:2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讲述人:湖南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侯桂青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原排碧乡)十八洞村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的历史跨越和深刻转变,创造了湘西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有幸见证了十八洞村的蝶变。

  2013年以前,十八洞村因群山阻隔,交通不便,人们生活非常贫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三怕:一怕养猪猪太壮,交通不便运不出;二怕孩子成绩好,考上大学送不了;三怕家人有病患,生病住院治不起。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实地调研,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自此,拉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新的序幕,吹响了全国精准扶贫最嘹亮的号角。从这一天开始,十八洞村走出大山,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通过9年的发展,十八洞村形成了乡村旅游、猕猴桃、苗绣、山泉水、劳务经济等多个产业。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1年的20167元,村集体经济由2013年的零元增加到2021年的268万元,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十八洞村紧扣精准魂,除去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走稳特色路的精准扶贫经验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八洞村成为国际减贫交流基地。

  近年来,我们立足十八洞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休闲农业发展优势、传统苗寨风貌和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为核心,集红色教育、研学旅游、餐饮文创、农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1年6月,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获评国家5A级景区,十八洞村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现在,十八洞村民做苗绣、开农家乐、办民宿、经营电商、做导游、当厨师,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洋溢在每一个村民的脸上。

  (光明日报记者龙军、禹爱华、赵嘉伟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8日 05版)


(责任编辑:景远)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