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秋红晚蜜”桃快熟了,今年却等不来育桃的人

2022年07月07日 10:5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路上,是他的生命状态。

  工作34年,他的足迹遍布冀东大地。在农民朋友心中,他是心系土地、造福百姓的“李保国式”科研专家;在学生眼里,他是校内育人、校外栽树的“双料园丁”。

  他是刘玉祥,林果专家,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今年2月13日,他因病去世,生命的指针永远定格在这个春天。

  “再有两三个月,他指导我们种的‘晚秋妃’桃就要成熟了。刘教授早就跟我约好,到时候一起尝尝这个品种在我这儿种得咋样,没承想……”唐山市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负责人郭建波哽咽着说。

  如今斯人已逝,但果林成荫,精神永存。在刘玉祥的家乡唐山市丰润区北夏庄村,在迁西县花乡果巷,在滦州市鸡冠山,在乐亭县承启观光园……他走过的地方已经遍山桃李,生机盎然。

  “哪里需要,刘教授就去哪里”

  刘玉祥离去已经近5个月了,但他的二姐刘桂华依然不敢打开微信朋友圈。亲朋好友们写下一条又一条留言悼念,她都不忍心看。

  “春节前弟弟来老家看我,他早上5点就来了,说上午还要去迁西果园。”刘桂华说,“我执意让他吃了早饭再走,等我端着热面条进屋,他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弟弟太累了。”这些年弟弟留给刘桂华最大的印象就是“忙”,过年过节也很少在家,兄弟姐妹平时很少能看到他。

  1966年2月,刘玉祥出生在唐山市丰润区北夏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刘桂华说,“那时大伙儿都种玉米,生产队在山上开荒种果树。有时家里能分个苹果、梨啥的,都给老幺玉祥吃。他说长大要学农业,让乡亲们天天能吃上水果。”

  “后来弟弟真在河北农业大学读了果树专业,他读书时就帮着我种起了果树。没几年,果园就见了效益。”刘桂华说,“种桃收入是种玉米的20倍,我家成了万元户。从那以后,附近村民都来我家学种桃。”

  1988年,刘玉祥大学毕业后到唐山市农业学校(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学校之一)任教。教学时间以外,他不是在学校实验室,就是在田间地头搞科研,选育果树优新品种,研发高效生产技术。

  “我1997年到学校任教,就和刘教授在一个教研室。他经常带我们上山下乡调研、进行农技指导。”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系教师王彩君说,“刘教授不会开车,靠公交车、摩托车、自行车,走遍了唐山境内成规模的果树种植区。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

  “他特别固执,用唐山话说是‘泥忒’,不干完不罢休。我们下乡取土样,一天跑好几个调研点,不管回来多晚,他都要先回实验室对样品预处理,以便第二天各项指标测定顺利进行。”王彩君说。

  去年秋天,夜里刚从石家庄开会回来的刘玉祥,第二天一早便带着年轻教师和学生去调研。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马继召劝他歇歇,“明天再去也不耽误,您都是教授了,还这么拼干啥?”“提升林果质量没有止境,我过几年就退休了,得抓紧时间多带学生。”刘玉祥说。

  积劳成疾,2018年12月,刘玉祥做了肺癌切除手术。就在手术前3天,他还带领团队到丰润区左家坞镇做技术指导。学院领导和同事去医院看望时,他正伏在病床上的小方桌上办公。

  2019年8月,刘玉祥又被查出甲状腺癌,手术后才20多天,他就到秦皇岛市青龙县大森店村调研玉露香梨僵芽情况,指导梨干腐病防治技术。

  苦心人,天不负。刘玉祥选育的5个桃树新品种被鉴定为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并被审定为林木良种,其中“秋红晚蜜”在河北省首届名优果品展中被评为金奖。

  刘玉祥先后获得河北省师德标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他主持和参加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36项,获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18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技术推广奖11项。

  “搞农业研发,坐在教室里是干不成的”

  “搞农业研发,坐在教室里是干不成的。”每带一届新生,这句话都是刘玉祥的开场白。

  高等职业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刘玉祥坚持科研育人、实践育人,除了每周几节课堂教学打好理论基础,其余时间他都带着学生在田间地头搞科研。

  “他上班前几年,学生没地方实践,就跟我一起贷款承包了23亩地栽果树,还买了一处农房供学生住宿。”刘桂华说,最多时师生有50多人,我俩用一口大锅给学生们做饭,“玉祥特别疼爱学生,生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

  有个迁西山区的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刘玉祥骑摩托车几十公里去家访。走进黢黑的小屋,一家人正在吃蒸红薯,现给他做了碗小米粥。“孩子学成把家里栗树的产量提上去,一定能过上好日子。”那天,刘玉祥把身上的钱悄悄压在了炕席下,把学生驮回了学校。

  做刘玉祥的学生也很苦。几十年来,他不管严寒酷暑,坚持在田间实践教学。严冬,他带着学生在迁西的荒山上考察山体,寻找最合适的梯田主干道;盛夏,大棚里气温有40多摄氏度,他手把手给学生讲解种植技术,师生们汗流浃背……

  “山沟地岭、农家果园、产业园区,刘老师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课堂。”听闻刘玉祥去世的噩耗,很多学生至今不肯相信。他们觉得只要有问题需要请教,刘老师又会像平日那样站在讲台前。

  “早上7点出发,晚上八九点才回来,累得不行。”刘玉祥带学生社会实践,也经常让学生住在自己家。朝夕相处,农林工程系2020级学生袁玉龙发现,刘教授不管白天多累,晚上都要写当天工作总结,几乎没在半夜12点前睡过觉。

  这些年下来,刘玉祥带领师生建立了现代果树试验示范园、智能化温室等实训基地,以及鲜桃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2个。

  他在教学方面,获得过多项省市教研成果奖,还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任务。一届届学生在刘玉祥的教导下,成长为家乡致富带头人。

  袁玉龙记得,一位遵化果农因桃树病害曾向刘玉祥求助,刘玉祥没有因为他家地少怠慢,而是认真观察地形、采集样本,几天后给出了解决方案。“刘教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河北省师德标兵’,他当之无愧。”

  “担起科技富农使命,让农民住上小洋楼”

  “玉祥上大学时就说,科技能让农民致富,以后都能住上小洋楼,那时我不信。”如今,刘桂华不仅翻盖了新房,还给一双儿女在市里、县城买了房。

  刘玉祥想让更多农民像二姐一样富起来。他常年自费为农民制发科普资料,义务做农技专题讲座,无偿给贫困农户提供苗木,打通前沿技术到林果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刘玉祥还组织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山里甜”果品专业合作社,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晚熟抗寒桃‘秋红蜜’系列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帮助农民新增经济效益逾亿元。

  在唐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刘玉祥和农林部门联合500亩以上的果树企业、家庭农场,成立唐山市果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山果业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方面服务产业需求,助力区域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十年来,刘玉祥团队的科研项目为群众增收6亿余元。

  “刘教授真是有求必应,他多次来到遵化、迁西板栗产区,为果农开展种植管理培训,把科研成果、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遵化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飞昆说。

  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万亩基地,曾是荒山野岭,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集生产、观赏、采摘为一体的乡间“仙境”,这里倾注了刘玉祥的大量心血。

  郭建波2013年承包荒山,建设了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听说种核桃省钱省工,他联系上刘玉祥,想请教核桃种植技术。“从产业融合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我认为种水果比核桃更合适。”听完园区介绍,刘玉祥提出建议,并表示“不懂技术不要怕,有我呢”。

  规划设计、取样测土、建造梯田、选品育苗、栽植果树……刘玉祥无一不是亲力亲为;修剪枝、花期追肥、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节点,他都及时赶来指导。

  “几乎每周都来。”郭建波说,有一年刘玉祥的父亲生病住院,他陪床时打电话仔细叮嘱了管理要点。晚上9点多,刘玉祥还是赶过来了,第二天一早又赶回学校。“刘教授说这个项目涉及不少农民的利益,不亲眼看看不放心。”

  刘玉祥对玉泉山的果树这么上心,却从来不要报酬。“他说园区还在创业阶段,不能给我们增加负担。”郭建波多年做生意,像刘玉祥这么敬业、有情怀、能为别人着想的人真不多。“他说退休了来园区养老,让我划一块地供他自己管理、研究,就当作报酬了。”

  直到病逝前几天,刘玉祥依旧在忙碌。

  去世前5天,他又来到玉泉山,把各种果树全年管理要点讲了一遍,还谋划了电商项目。他跟郭建波估算,今年果品产量能比去年翻一倍,农民比加入合作社前,年均增收约5000元。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为了不耽误生产,刘玉祥率领团队开展线上技术指导,还将“秋妃”系列桃树栽培技术制作成音频、PPT,受到果农和农技人员广泛欢迎。

  2月12日晚上11点多,刘玉祥还在“河北桃之家唐廊地区作技术指导”微信群里和师生、企业负责人交流业务。第二天,他再没有醒来……

  7月,玉泉山现代农业园绿意满坡。4000亩果园里,苹果、梨、桃挂满枝头,等着向亲手栽培它们的“老朋友”汇报。“我们一定会把果树管理好,把农业园经营好,让刘教授热爱、牵挂的土地,变成美丽、富饶的现代化新农村。”郭建波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秋红晚蜜”桃快熟了,今年却等不来育桃的人

2022-07-07 10:5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