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聚焦粮食生产“种哪里”“谁来种”“怎样种”等现实难题,锚定农田整治建设、种粮主体培育、农业技术攻关、群众创收增收等方向,在“有地种粮、有人种粮、有技种粮、有利种粮”上积极探索,坚定把百万群众“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做好“地”文章,夯实种粮基础
严格耕地保护稳存量。盘活存量土地,是“借势”而非“造势”,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充分发动群众复耕复种,组建乡、村两级土地专业合作社,统一收集群众撂荒耕地,采用以整代租、财政奖补等措施,解决导致土地撂荒的经济效益低、劳动力缺乏等根源问题。
压实种粮责任扩增量。坚持“一盘棋”思维,全力推进低效用地腾退工作。落实“三级田长”包保责任制,严控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工程建设项目用途审核,源头管控土地“非粮化”。坚持“低效腾退、高效间种、经果上山”,探索开发新耕地,聚焦土地、矿山整治,实施土地整理、“双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
优化土地整理提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策略,就是实现种粮的可持续发展。以“改善耕地、耕作质量”为导向,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搭建土地整治定制平台,推进“旱改水”,采取“社会出资、政府奖补、农民减租”方式,针对新型经营主体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田土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87.7万亩,促进生产宜机化、规模化。
做好“人”文章,激发种粮动力
龙头企业示范种。培育龙头企业是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的兴旺背后是农业经济的昌盛。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招引中粮集团、省供销粮油公司、棉麻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形成“园区引领、企业带动”新模式,种植小麦、大豆等粮油作物4.5万亩,使龙头企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轨道。
集体联合带动种。粮食规模经营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分工分业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其中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积极推动党组织负责人按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带头领办农机、劳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实现农业机械高效利用,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解决劳力短缺、高龄农民等种粮瓶颈问题。
跨域融合包片种。土地分散容易导致产业发展成本高、收益低,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之一。探索区域连片发展,打破乡镇行政壁垒,依托玉米主要种植区、晚熟柑橘产业集群区,探索“互换并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等模式,推进土地整合连片,在珠嘉镇、藕塘镇等建立豆玉套种核心片、幼龄果树间作核心片及混合发展核心片,拓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幼龄果树间种规模。
做好“技”文章,提升种粮效能
高层次引“智”。深化与中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仁寿县粮油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进行选种育种、田间管理、机播机收等技术攻关,并常态化开展农业培训,先后推广应用水稻及油菜新技术、新品种10余项,筛选优良主推品种42个。
全体系强“技”。建成育秧中心、仓储中心、物联网中心、烘干中心等“四中心”,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智能化、作业标准化等“三化”定向,实施农机托管维修、农资配送、市场营销等“三拓”扩能,构建一体化农技服务体系,提升粮农种植效率。围绕生产机械化、效益最大化、出行便捷化,实施交通基础三年提升行动,布局改造农村公路,夯实种粮设施基础。
高收益套“种”。充分挖掘土地潜能,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高位主体、高低协同”方式,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一块土地、双份收益”。建成全省唯一的中科院巨型稻蛙立体种养基地,推广粮经统筹模式,助推粮油增产。
做好“利”文章,保障种粮利益
规模托管,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村级成立集体股份联合社,经农户委托统一管理土地流转经营权,引进农业企业公司规模化流转土地,同步组建劳务、农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用工派遣、农机租赁等业务,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共建共享,增加村集体资产。
精准扶持,培强新型主体。针对粮利薄、投入大等难题,定制种粮大户扶持政策,实行化肥农药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对30亩以上种粮大户按每亩每年200元的标准补助,降低种粮投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变农场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粮农规模化种植粮油,实现万亩规模化经营,收入最高达千万。
多元增收,鼓足群众腰包。制定粮油园区土地流转标准,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业主规模化种植,通过农场雇佣、以工代赈等形式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1600元。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所获新增土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并将20%收益分红给群众,形成“租金保底、集体分红、务工创收”模式,实现农户与集体双赢。
(作者系四川省仁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