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中国文脉》一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华夏五千年的文脉传承。“文脉是根,文化是魂”,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从古至今都是文脉兴盛之地。
盐亭美丽乡村画卷
数千年前,人文女祖--“嫘祖”凤驾盐亭,在这片土地上教授人们养蚕、缫丝、制衣,使得人们告别了荒蛮时代,开创了人文礼仪,开启了农耕文明。盐亭县内至今还留存大量与嫘祖相关的神话传说,如:彩凤投怀生嫘祖、天虫家养织丝绢、王凤采果奉双亲、黄帝西陵纳元妃、轩辕西属请岐伯等。盐亭的“文脉”就此开启,绵延不绝!
“凤引九雏”于盐亭,文汇千年传古今
盐亭是一个“文汇千年,墨香万里”的地方,自古人杰地灵,名人大儒众多。自唐代以来,《盐亭县志》记录在册的举人、进士达60余人,如:唐朝宰相李义府和严震,唐代韬略家、“诗仙”李白之师赵蕤,宋代诗书画大师文同,近代国学大师蒙文通、禅宗大师袁焕仙,革命烈士袁诗荛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每一位名人大儒的人生履历与作品都是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续。
不仅如此,盐亭县内至今还保留着完好的见证世代盐亭人崇文、好学高尚品质的30余座字库塔,嫘祖文化、岐伯文化、文同文化、字库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源远流长。
盐亭笔塔
四川是全国字库塔存留最多的省份。据统计,全国约存留字库塔251座,仅四川就有195座。其中,盐亭县堪称“中国字库塔之乡”,有32座保存完好的字库塔。2019年1月,盐亭县字库塔群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赋予了盐亭五大宝贵的文化,如何将丰厚、优质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兑现?这是留给盐亭县委、县政府的时代课题。
深挖文化内涵,让文化“活起来”
盐亭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认定的“嫘祖故里”和“嫘祖文化圣地”,素有“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的美誉。“千年古县”、“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嫘祖文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相继“花落”于此,嫘祖文化品牌已经“擦亮”。
海峡两岸交流活动现场
嫘祖文化是来自远古的呼唤,是有血有肉的文明革新。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和人们对元宇宙的探索,“盐亭文化”可以适用于多个探索应用场景,让五大文化“活起来”。
可以试着打通连接远古文明的路径,回到上古时代去。与嫘祖交流,向她学习养蚕、缫丝、制衣的方法,在缫丝、制衣的“札札”声中感悟嫘祖母亲的智慧与勤劳,聆听她的教诲;可以与医祖--岐伯共同采药,品尝百草,救苦大众;还能亲眼看到李义府和严震两位宰相居庙堂发号施令;现场感受韬略家--赵蕤的智慧;与文同大师吟诗作画。向每一位名人大儒交流、学习,近距离感受每一座精美字库塔的修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先生曾寄语盐亭:“希望你们能扛起嫘祖文化的大旗”!
一个县同时拥有五大深厚的文化,且绵延数千年,这是盐亭之福!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价值兑现,让文化充满生命力?盐亭一直在努力。
自2016年起,盐亭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累计接待台湾同胞1000余人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元,融纪念、文化、旅游、学术、经贸于一体,包括嫘祖祭祖大典、嫘祖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笔会、海峡两岸著名诗人盐亭诗会、家风家教高峰论坛、“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之丝绸产品创新设计专题赛、海峡两岸(盐亭)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等。
践行多业态融合发展,让旅游产业“跑起来”
文化是盐亭的根与魂,“文旅融合,多业并举”才是盐亭发展的未来。盐亭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资源开发潜力无限,各类旅游资源1244个(重点旅游景区7个,包括嫘祖国家纪念公园、嫘祖圣境、文同诗竹园、中华龙凤谷、花果嫘乡、七里花乡、西部水产)。
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
到目前为止,盐亭县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组团”的文旅发展布局。其中,“一个中心”,就是以盐亭县城为中心,依托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等优势,建设“旅游+城市+生态+文化”的共享中心(以嫘祖圣境、墨竹里文旅街区、高山森林公园保护展示设施等项目为重点)。
“三个组团”分别是:嫘祖丝绸体验组团(主要有以祭祀朝拜、嫘祖文化交流等活动,嫘祖纪念公园、丝源山等丝绸文化相关的景点观光,融合桑蚕养殖和缫丝、桑葚采摘、桑叶茶制作等);岐伯养生体验组团(围绕“梓江生态画廊、森林景观游憩、医药养生体验、康养休闲服务”主题,建设岐伯养生谷、莲花湖森林度假区,传播弘扬中医文化);田园生活体验组团(围绕“美丽乡愁体验、田园休闲服务、主题农庄体验、乡村桑梓风貌”主题,建设龙凤谷、文同诗竹园、七里花乡、花果嫘乡等项目)。
如何把盐亭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盐亭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的工作导向,形成“旅游围绕文化抓、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
全县签约了墨竹里街区和嫘祖圣境古镇2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额26亿);储备文旅项目71个、总投资额约190亿;加快推进的文旅项目共计9个;已经建成了中华龙凤谷一期、文同廉洁文化馆、袁诗荛革命烈士纪念园等文旅项目。到2023年,一大批文旅项目陆续部分投产后,游客接待量预计达到300万人次,产生及带动新增税收可达6000万元/年,带动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十四五末,将建成1个4A景区、4个3A级景区,形成3条精品旅游线路,组建文艺团体20个,文旅产值力争达到30亿元。
筑牢“气大庆”产业基石,让低碳、绿色产业“飞起来”
近年来,盐亭县全面实施“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文旅活县”三大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着力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新动能,全面建设成渝地区生态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盐亭。
盐亭县境内油气资源丰富,点位遍及多个乡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县境内目前已探明的气井有:九龙镇角探1井,在沧浪铺组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51.62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二叠系茅口组测试获日产112.8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高渠镇的206-8-H1井测试获日产气43.63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无阻流量高达75.97万立方米/天;玉龙镇盘龙村的金浅512-6-H1井测试获产每天98.74万立方米,无阻流量每天240.22万立方米。
2021年底,盐亭县政府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功签订《西南油气田川中致密气轻烃回收联产氦气项目合作意向书》,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计划投资约20亿元,建设“致密气轻烃回收联产氦气项目”,拟占地约600亩。
盐亭在抢抓国家“双碳战略”的同时,不断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目前,盐亭正积极申建省级化工园区,该园区位于盐亭经开区西南方向,距成巴高速盐亭出入口1.5公里,规划面积2.7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38平方公里。园区以天然气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一是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制乙炔为龙头,大力发展以PBS、PBAT为特色的高端新材料化工和精细化工,构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二是聚焦医药中间体生产,重点发展兽药、化学原料药等特色产业。
2021年,盐亭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31亿元、增长8.3%,一产增加值增速达7.7%、居全市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4.3%、居全市第2位,工业投资增长38%、居全市第3位,荣获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先进集体”称号。成功签约轻烃回收联产氦气、天然气净化、湛江电力等重大项目31个。由此可见,盐亭“气大庆”产业引擎已经开启,“低碳、绿色产业”即将起飞。
探索“产、学、研”融通新路径,让人才建设机制“转起来”
为了更好的实现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盐亭县委、县政府一直都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今年5月19日,盐亭县委书记何长鹰一行赴西南石油大学公开考核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并签订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西南石油大学科教、人才优势及盐亭县油气资源富集优势,共同推动盐亭县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和西南石油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构建诚信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在推介会现场,盐亭围绕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安居补助、住房保障、其他支持等方面展开人才政策宣讲,共受理就业咨询120余人次,36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预报名。
从嫘祖“凤启于此”到“三星文明”闪耀登场(涪江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星堆文化时期张家坝大型遗址就是最好的佐证),再到西魏开启近2000年的“盐业”文化……直至新时代下盐亭“低碳、绿色经济”的产业革新,盐亭文脉赓续绵延,盐亭新的时代征程已经开启。(文/邓章林 图/盐亭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