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和群众想在一起 干在一处

2022年04月26日 17:14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要给丁书记点个赞,以前娃娃上学弯弯绕绕、坑坑洼洼,一提上学就揪心,现在‘搓板路’变成‘畅通路’,娃娃们结伴去都安心多了。”望着孩子上学的背影,贵州省清镇市犁倭镇小屯村彭耳六组组长张润芝动情说道。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正在意气风发向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据统计,2017年以来,贵州累计选派20余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奋斗在战贫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共同富裕一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去年以来,又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牢记嘱托,奔赴各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坚决扛起职责使命,团结带领群众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身心融入乡村,干到群众心坎上,干出团结一心好局面

  从城里到村里,驻村第一书记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融入”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

  “做好基层工作不难,关键是用心,走进群众的内心,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程勇到村时,老支书王翔说的话。2021年5月,仁怀市中医院职工程勇主动请缨,奔赴新的“战场”——茅坝镇岗家村。

  一个月不到,程勇把全村124户脱贫户、87户特困户和低保户全部走遍,还通过电话了解外出务工群众情况,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很快掌握了村民的所期所盼所想,村民也很快认识了新来的“程书记”。

  道路、饮水、用电、住房……一个个民生项目开始实施,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农机补贴、农村低保、小额贷款……一件件民生事宜帮着办理,群众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初到贵安,我才意识到离家1700余公里不单单是飞机两个小时的跨度,它还是清淡甜粥到火热辣椒的味觉挑战,还是带着手机导航迷失在乡间小道的手足无措,还是淹没在贵州热热闹闹方言声里的格格不入……”这是贵阳新区王家院村驻村干部吴婷刚到村时的深切感受。作为一个来自江苏扬州的“贵漂”,在不到一年的驻村时间里,她当上了村里美术“小老师”、葡萄“推销员”、文艺“宣传员”,将来时的“初心”融入乡村振兴的火热战场,收获了身为“贵州人”的幸福感满足感。

  “初到村里,很多人认为我只是‘蜻蜓点水’挂个职,能不能为村里面踏实作出贡献还要打个问号。”息烽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陈宣佑告诉记者,他到温泉镇大尖山村驻村时,当地村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陈宣佑发挥专长,开展法治宣传,调解矛盾纠纷,开展诉源治理,当好老百姓的“法律顾问”。一年来,他帮助群众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5起,通过法律帮助和谈心谈话化解家事纠纷两起,通过做工作督促当事人主动联系外省法院应诉化解纠纷1起。

  “你有什么问题,不用跑法院,我们村就有位‘法官’。”每逢村民有矛盾纠纷需要解决,村干部总是这样说。

  “这一路走来,我越来越感觉到不是大尖山村离不开我,是我越来越离不开我们村里这些可亲可爱的乡亲们。”陈宣佑说。

  带着好作风,带着一颗火热的心,驻村第一书记们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一个个深山小村开始了蝶变……

  发挥自身优势、激发村子优势,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

  近些年,在强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访民情、汇民智,依托农村特色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农村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付书记,你是大学教授,又懂食用菌技术,有什么想法,尽管讲,只要是我们村里能解决的,一定全力以赴。”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两委”干部对驻村第一书记付少彬说道。

  龙坪村土地肥沃,气温适宜,周边山林常常有野生羊肚菌,是村民的天然“菜园”。利用坝区优势,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龙坪村将羊肚菌发展成了村民的致富产业。

  浇花要浇到根子上,驻村帮扶要扶到点子上。实践证明,无论是彻底摆脱贫困,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既要摸准穷根子,更要找准富路子。

  “子刚书记为我们的百香果产业帮了大忙,多亏了王书记的宣传,现在百香果产品完全不愁卖,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生活真的是像百香果一样甜甜蜜蜜嘞。”息烽县灯塔村村民陈天琳笑着说。

  去年,在驻村第一书记王子刚牵线下,村里生产的近6吨百香果销售一空,销售金额近70万元,为灯塔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激发村子优势,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为村子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

  “销售渠道单一,卖不出去,等着大片葡萄烂在地里太可惜了。”这是吴婷到村后听得最多的抱怨。作为葡萄种植大村,王家院村6000余亩的葡萄地,虽然产量大、品种多,但主打的水晶葡萄存在价格低、不易运输、不易储存的特点,加之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葡萄销售成了她心中的一个结。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吴婷充分发动身边同事和朋友的资源推销葡萄,并做好24小时服务;协调车辆解决运输难题,并优先配送老人、留守妇女、建档立卡户等种植的葡萄。同时,她还帮助协调在大学城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设置水晶葡萄临时销售点,发动在外经商人员、致富带头人帮助对接批发商上门收购葡萄,在她的多方奔走下,2021年王家院村销售葡萄近100万斤,葡萄再没“烂”在地里了。

  接地气长才干,同群众感情加深了,能力本领提高了

  “大家好,我叫刘家木,以后就是冒井村的一员了,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在清镇市流长苗族乡冒井村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代表的第一次见面会上,驻村队员刘家木羞涩地介绍自己。

  “这娃娃好秀气,吃得了农村的苦、干得了农村的活路不?”在座的村民代表交头接耳地说。

  面对村民的议论,年仅23岁的刘家木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主动学讲贵阳话、一有时间就和村民摆“龙门阵”、带头组织村组“五清”行动、主动向农民学习播种除草技能、在“坝坝会”听取群众急难愁盼,一件件诉求、一桩桩小事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刘家木的驻村工作日志本上。

  慢慢地,刘家木的驻村日志本变“厚”了,脱贫户唐爷爷家的卫生厕所需要安装、马奶奶孙女厌学情绪严重需要疏导、大塘边有“断头路”需要打通……而随着问题得到逐一解决,刘家木的驻村工作日志又变“薄”了,村民们的称呼也从“大学生”变成了亲切的“小刘”。

  基层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一批熟悉基层、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年轻干部。

  贫困帽子摘了,村民日子好了,发展环境强了,一些曾经外出务工的人开始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不少地方顺势开展“能人返乡”“雁归计划”等人才引进项目,为农村发展、农民幸福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西山而言,我是一个流水的兵,要实现西山的长远发展,就要有一个铁打的营盘。”凤冈县龙泉街道派驻西山村第一书记曾飞在村“两委”会议上说。这个有着16年兵龄的老兵,转业后脱下了军皮鞋,穿上了胶筒靴,成为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

  农村出生的曾飞对农村有着一种天然的痴迷,疏芽、施肥、除草、套种等,他都是手到擒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默默怀着“再做一次战士、再当一回先锋”的念头勉励自己,常常身先士卒,“抢先干、跟我上”的军人作风给西山村带去了不少活力。

  仁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穆泉斌认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扎到村里,带来最显著的变化是让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他们年纪轻、思路活、视野宽,找准了发展路子、确立了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就起来了,村子改变了过去的惯性,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站上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脱贫攻坚胜利后,贵州转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阶段。

  “我们从去年开始持续选派3.2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组建1万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他们冲锋在前,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把希望播撒在群众的心底,和乡亲们一道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瑞军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和群众想在一起 干在一处

2022-04-26 17:14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