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中西部6省调研显示:乡村儿童基本摆脱“无书可读”境况

2022年04月25日 13: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刘少华

一项在中西部六省开展的乡村儿童调研报告出炉

以阅读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近日发布一项乡村儿童课外阅读调研报告。报告以中西部六省、覆盖75万儿童的乡村为调研对象,解析乡村儿童阅读现状,洞察阅读需求,识别可改善空间,为在乡村开展公共阅读活动提供支持。该调研报告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中国乡村儿童阅读现状不断改善,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乡村儿童摆脱“无书可读”境况

  报告显示,乡村儿童基本摆脱“无书可读”境况。调研发现,乡村儿童获取课外书的主要途径包括网上购书、书店、学校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尽管与城市儿童比,乡村儿童家庭藏书量偏少,但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设施可以帮助他们便捷地借阅到想看的书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关键期,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最大的差距,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软件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20年前就提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理念,一直大力倡导阅读。新教育实验尤其注重对乡村学校的扶持,通过多种措施帮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获得读书的乐趣,同时也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秦伟说:“这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乡村儿童阅读调研报告。我们希望未来单向街基金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阅读陪伴等项目,为乡村儿童送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阅读潜移默化塑造孩子们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品德。”

  需解决“如何选好书、如何读好书、如何爱上书”

  报告显示,乡村儿童阅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选好书、如何读好书、如何爱上书”是当下乡村儿童阅读需要面对的问题。

  比如,乡村儿童阅读启蒙时间较晚,缺乏3岁以前的引导介入;阅读类型不均衡现象突出,超八成乡村儿童未涉及艺术、通识、益智类书籍;约为24%的乡村儿童整年阅读量超过20本,而城市儿童则高达近46%;乡村儿童阅读频次及时长均较低,“碎片化阅读”问题显现;乡村儿童看书、阅读时,来自家长的指导与陪伴较为缺乏……

  “我注意到,那些图书馆品质高、师生阅读氛围好的乡村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更积极向上,各类教学考核也成绩不俗。对阅读的重视,使得各项教育指标均超过城市学校的乡村学校已相当普遍。”朱永新说,“这些都让我更加坚定了以阅读增强乡村教育的信心。”

  让乡村孩子尽早获得专业的阅读指导

  “乡村教育的出路在阅读。”朱永新说,“要提升乡村教育品质,一条有效的路径是让乡村孩子尽早和经典对话,尽早读到好书,尽早获得专业的阅读指导。”

  就提升乡村儿童阅读能力,报告建议,在选书、环境、反馈和伴读者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包括关注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与分级阅读;优化阅读环境,提升阅读质量;扩大阅读主题活动项目在乡村儿童中的推广,持续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鼓励儿童输出阅读成果等等。

  本次调查的大部分问卷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所在省份展开。秦伟介绍,这一项目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在10省106县1379个村建立了童伴之家。孩子们在课余及寒暑假,在“童伴妈妈”带领下开展阅读、美育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作为一家拥有阅读基因的文化类基金会,单向街基金会致力于深入推广阅读文化。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法定代表人许楠告诉本报记者,调研报告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希望能够在乡村儿童阅读领域建立高质量的阅读公益项目。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中西部6省调研显示:乡村儿童基本摆脱“无书可读”境况

2022-04-25 13: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