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成都市郫都区率先探索:国有资本下乡 盘活闲置宅基地

2021年11月05日 10:03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初冬时节,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石羊村的上百亩红枫娇艳似火,迎来最佳观赏期。然而,火红的盛景却留不住游客——村里虽有景观但缺乏住宿接待能力。看着游客当天来了又走,石羊村党委书记高绪清有些发愁: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何才能留住客人,增加收入?

  这几年,高绪清一直想盘活村里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但苦于缺少资金支持。转机在今年出现,高绪清说:“由蜀都乡村振兴公司投资的民宿正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与金海棠湿地公园相呼应,留住客源。”

  乡村产业谋转型

  石羊村距郫都城区9公里,毗邻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连接成都市区的主干道西源大道横贯全村。

  借力区位优势,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该村开始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不少村民靠此发家致富。不过近年来花卉苗木市场不太景气,村里的苗圃种植也受到影响。

  “主要还是产业模式太单一了。”高绪清说,随着花木滞销,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凭着在外多年闯市场的经验,返乡后的高绪清决心推动村里产业升级——走农旅融合之路。2016年以来,该村进行产业整合,统一规划打造4个百亩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同时整合村里项目资金、村民众筹,打造金海棠湿地公园,发展观光旅游业。

  “2018年5月金海棠湿地公园试运营以来,日均营业额近万元。”高绪清说,与此同时,增收瓶颈也逐渐显现:客人留不下来,没有新的收入增长点。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闲置农房越来越多。“全村1467户人,至少有200多户常年不在家,闲置房屋200多处。”

  如何激活这些闲置资源?“找了很多企业,希望前来投资,但都有顾虑。”高绪清说,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无法获得闲置房屋的产权,且流转期限受限,一次性需缴纳20年租金,很多企业不愿贸然投资。

  高绪清面临的问题不是个例。作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从2015年起,郫都区就开始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并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积累了多项经验。不过,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都未能有效盘活。

  国有资本搭平台

  转机在今年出现。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初,郫都区国有企业——成都市郫都区蜀都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动介入,与石羊村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

  “资金有保障,不缺经营管理人才,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高绪清介绍,今年初,该公司与石羊村牵手,决定由村集体有偿收储闲置宅基地,蜀都乡村振兴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国有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客户)”四方共赢。

  目前村里已有2处闲置宅基地交由该公司投资修建民宿,面积825平方米。“村集体是业主,公司负责建设和经营,村集体和公司按照比例实现经营分红,村民以房屋租金作价入股参与分红。”高绪清说。

  由蜀都乡村振兴公司投资的民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石羊村的首座高端民宿酒店,与石羊村的金海棠湿地公园相呼应,留住客源。

  距在建民宿不远,是村民高立宾的房屋。最近,他正在改造老宅,希望今后交给蜀都乡村振兴公司统一运营。“现在乡下不比城里差,我打算留几间房屋自己住,剩下几间交给国有公司做民宿。”

  高绪清有更远谋划,下一步还要盘活村庄合并后闲置的办公用房等村集体资源,“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给村民带来更多实惠。”

  放活政策引人来

  去年8月,中央部署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郫都区再次进入试点行列。“此轮改革重点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进行探索。”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革,既要盘活农村的闲置资源,又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振兴乡村产业。

  经过多年探索,当地发现,大部分已经进城安家落户的村民,腾退宅基地的意愿较强,“即使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也希望通过房屋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已经探索出宅基地有偿退出、住房合作、房屋租赁等多种盘活模式,未来还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让村民分享改革红利。

  为破解新村民、新农人下乡投资经营制度瓶颈,近年来,郫都区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比如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以入市、租赁、入股等形式,结合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投资发展文创艺术、蔬菜种植、特色民宿等产业,先后吸引200多名人才下乡投资。郫都区还探索赋予下乡人才“新身份”,设立专项人才福利政策,让他们享受就医、入学等村民同等待遇。

  高绪清说:“通过蜀都乡村振兴公司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发布招租信息,最近已有文创工坊、儿童体验馆等10余个项目和一些文创人士表达了入驻意向。”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