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参与乡村振兴是中国高校理应担负的时代任务。10月21日上午,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所成立仪式在上海大学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举行,这是以上海这座城市命名的综合型大学致力于高效服务乡村振兴而组建的第一个涉农研究机构。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乡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导乡村产业规划设计和乡村产业创新实践,助力乡村培育特色产业,同时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训等服务,实现研究所“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发展目标。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过去十多年,华夏大地兴起了一村一品、农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的热潮,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振兴乡村产业的困难和挑战无处不在,培育特色产业彰显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努力时不我待。中国农村杂志社原党委书记、社长,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乡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太认为,站在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上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因此,根据中国乡村产业资源禀赋不同的特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要重视构建区域特色乡村产业生态系统,研究培育基于生态资源和乡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新产业。
据了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所成立之前,上海大学各学院、师生虽然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因为无法形成合力,无法有效体现出上海大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影响力。上海经济管理中心整合上海大学校内校外资源组建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所,即是中心针对时代需求而制定的科研、培训拓展行动,又弥补了上海大学还没有涉农研究机构的缺憾,可谓一举多得。
据了解,研究所为了尽快开展业务活动,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和跨专业跨学科团队。目前,研究所已经邀请到在都市乡村产业各领域知行合一的专家近20名,研究所所有业务都将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开展。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