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新时期东西部协作的必要性及其完善路径

2021年08月02日 11:20   来源:农民日报   

  伴随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社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将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性任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部协作在新时期具有怎样的实践意义,如何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思考和回应的重要问题。

  东西部协作的发展历程

  东西部协作工作孕育并形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初步提出“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沿海较为发达的省,都要对口帮助西部的一两个贫困省、区发展经济”。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扶贫协作要求和任务,确定了对口帮扶关系:北京帮内蒙古;天津帮甘肃;上海帮云南;广东帮广西;江苏帮陕西;浙江帮四川;山东帮新疆;辽宁帮青海;福建帮宁夏;深圳、青岛、大连、宁波等四个计划单列市帮贵州。

  进入21世纪,国务院先后三次对其进行了调整。第一次是在2002年,由珠海市、厦门市对口帮扶新成立的直辖市——重庆市。第二次是在2010年,由北京市帮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帮甘肃省(另有厦门市帮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辽宁省帮青海省;上海市帮云南省;江苏省帮陕西省;浙江省帮四川省(另有珠海市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福建省帮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帮重庆市;广东省帮广西壮族自治区;大连、青岛、深圳、宁波等四城市帮贵州省。

  第三次是在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原有结对关系进行适当调整,在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的同时,实现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落实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扶贫协作任务。与此同时,还从“开展产业合作、组织劳务协作、加强人才支援、加大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主要任务,提升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的规范化水平。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向“东西部协作”的转变,继续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的必要性

  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东西部协作双方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内在要求,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坚持东西部协作,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地区脱贫农户摆脱了绝对贫困,但发展基础较弱,仍处于社会发展的“锅底”。一些群众可能因为脱贫时间晚、自身发展水平低,在面临重大疾病、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事件时,如若缺乏必要干预措施,极易掉入贫困陷阱。通过业已建构的以“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东西部协作能够整合相关的各类帮扶资源,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进而实现同低收入人口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成为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坚持东西部协作,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虽然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原因,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明显。作为一种体现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行政安排,东西部协作通过让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所帮扶的西部省区提供经济、技术、服务、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持,能够加快西部地区振兴和发展的进程,进一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坚持东西部协作,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支撑其40多年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成本上涨、需求萎缩、国际竞争加剧的三重挤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消费市场潜力大等后发优势。开展东西部协作,既有利于拓展东西地区产业资本投资的空间,促进东西地区形成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双轮驱动的格局,又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利用,提高西部地区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实现地区间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东西部协作的路径选择

  东西部协作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完善。

  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将现行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办法,调整为原则上一个东部地区省份帮扶一个西部地区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省际要做好帮扶关系的衔接,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中部地区不再实施省际结对帮扶。

  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优先帮助有意愿的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原则上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深化市、县、乡、村,以及学校、医院的结对帮扶,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实施方案细化到每个项目,引导各类资源向结对乡镇和行政村辐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动员东部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开拓市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

  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发挥东西部协作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东西部协作考核力度,用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和监督,确保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成效。完善东西部协作考核指标体系,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帮扶的实际成效。严格东西部协作的考核流程,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加强民间人文交流。现阶段完善和推进东西部协作,需要在继续用好现有资源平台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推动协作双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人文交流,包括帮扶双方制定旅游优惠政策、拓展新闻媒体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年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退休教师、医生和其他有志于投身减贫事业的社会人士,到西部农村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广大民众成为支持协作双方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实现政治认同与社会整合。

  (作者单位:杨永伟,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法学院(威海);于婷,山东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