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极端异常天气多发频发 农业如何科学防灾减灾

2021年07月13日 09:56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强降雨不仅加剧防汛形势,洪涝灾害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

  7月1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从当前气象状况看,今年气候反常性十分明显。对于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一定要估计得很足很足,把防灾减灾这根弦绷得很紧很紧。”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会上指出。

  今年气候反常性十分明显

  不久前,黑龙江干流沿岸的黑龙江省呼玛县三卡乡经历了超50年一遇的洪峰。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两天时间内全乡1600多人被转移,不少农田因灾受损。

  不仅在呼玛县,洪水还给黑龙江干流沿岸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危害。洪水过后,黑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畜牧专家和技术骨干把技术指导送到田间地头。

  “对农作物受损较轻地块,优先进行排水作业,鼓励农户毁种补种优质早熟大豆品种、早熟芸豆和白菜、萝卜等。目前,全市完成毁种补种早熟大豆0.8759万亩,储备救灾种子159.76吨。”黑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中南介绍说。

  “气象部门预测,7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8月降水略多,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引起的暴雨、冰雹、大风及短时洪涝灾害,不排除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可能。”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说。

  目前,全国夏粮已丰收到手,产量再创新高,早稻已开始收获,有望再获丰收。从量上看,夏粮加上早稻产量仅占全年粮食的25%左右,粮食产量大头在秋粮。

  “现在粮食面积增加难度越来越大,单产提高有一个过程,必须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唐仁健指出,从粮食生产历史看,气象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常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6亿亩。改革开放以来有12个年份出现粮食减产,其中7次主要由旱涝灾害引起。近10年来,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多亿斤,其中因旱灾损失300多亿斤。

  从当前气象状况看,今年气候反常性十分明显。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介绍,今年汛期区域性暴雨洪涝和干旱重于常年,北方洪涝灾害偏重,局部可能发生高温干旱,登陆台风偏多,发生气象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加。

  “7、8、9三个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期。秋粮能否丰收,关键就看防灾减灾。”唐仁健说。

  农业灾害防御难在哪

  “农业灾害防御难就难在复杂多变。”唐仁健坦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各种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危害程度、应对措施都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把情况摸清楚,把预案定出来,把工作落下去。

  湖北省气象局局长柯怡明介绍,在湖北,阶段性高温可能对中稻、夏玉米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再生稻、虾稻或受到“寒露风”的威胁。

  “针对全年降水70%集中在汛期的客观现实,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抓调度、蓄水源,利用大型水库蓄水53.4亿立方米,为汛后抗旱、农业灌溉储备丰富水源。”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介绍。

  抗灾夺丰收,要准确研判、分区施策、未雨绸缪。

  东北地区要防汛抗旱两手抓;黄淮海地区要重点防局部内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既要防好高温热害,防汛抗洪也不能放松;华南地区重点是防台风保安全;西南西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也不能松懈……对于需要重点布防的地区和需要重点盯住的灾种,唐仁健逐一指出。

  “预计下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6至8个,秋季台风活跃。要坚持保人员安全和保农业生产并重,动员相关海域做到渔船进港、渔民上岸,提前修整加固种养设施。灾后要及时抢排积水,促进倒伏作物恢复生长。”唐仁健说。

  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抗灾夺丰收,要未雨绸缪,更要科学施策。“这几年我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但灾害防控的短板和弱项还有不少。”唐仁健分析说,比如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一半左右,一些抗旱机井被废弃,有的坑塘库坝也年久失修,抗旱应急能力不足。此外,农业防灾减灾的物资储备体系还不完善,专业化的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面对这些“短板”,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尤为必要。

  为科学减灾,农业农村部已会同水利、应急和气象部门印发了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防灾减灾预案,并组织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

  “要有效避灾、科学防灾、精准抗灾,做到物资资金队伍早准备。”唐仁健说,要完善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会商,及时研判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对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要发挥遥感等作用,加密墒情、旱情监测,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技术措施。

  “科技抗灾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在灾害评估、科技抗灾、生产恢复中的作用,深入受灾一线,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好抗灾关键技术。”唐仁健表示,各地在抓好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同时,还要着眼长远建强设施队伍、健全机制体系,提升抗灾的软硬件能力。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3日 10版)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