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小康情怀里装着亿万百姓的幸福

2021年07月06日 10:28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千金重诺,必有回响。人民领袖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在这历史性的一刻交出了答卷。这份答卷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经得起国际社会挑剔,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大浪淘沙。

  回溯践诺之旅,总书记的小康情怀源起于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体验了农民的疾,吃透了农民的苦,对农民的深情融入骨血。“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这是40多年前的习近平最朴素的心愿。

  又远不止于一餐饭。总书记的小康情怀里装着亿万百姓方方面面的幸福。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战略高度出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稳步推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总书记牵挂的基层群众看病难题正逐步解决;“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水青山的诗意栖居不再是梦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小康不只是宏伟目标的抵达,更是每个中国人可触可感的生活变化。

  “全面”还在于一个都不少的坚守。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强调:“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及至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小康路上不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全面小康是14亿中国人的小康,不掺水分,没有遗漏。如雨露泽被中华大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享受到了甘甜,感受到了国富民强的盛世之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仅道出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和意义,也成为检验各项工作最可靠的标准。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在一次座谈会上,有干部提出给低保户的补助能否给足全额,习近平当场表态:“不要跟老百姓算这个小账,我看补助力度还可以大一点!”他在《之江新语》中也说:“有的县里每年从省里拿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几千万元,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低保金。如果对群众有感情的话,这些钱是拿得出来的,也是应该拿出来的。”正是有了这份对群众的深情,将一项项实实在在、细致入微的政策措施播撒在祖国最贫瘠的角落,才成就了今日的全面小康。

  大情怀往往藏在小细节中。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总书记跋山涉水,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到一地,他总是从贫困户的日常开销到收入情况,从生病就医到孩子上学,一项项一桩桩问得细致入微。调研越深入,施策越精准;问题越细致,越见真感情。点点滴滴彰显出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的情怀。

  千百年来的民族梦想,终于在今朝成就。站在历史节点回望,生生不息的奋斗如涓涓细流,最终奔涌成全面小康的滔滔巨浪;由此展望,也必将带领我们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